【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陕西汽车领域省属企业加速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0-24 08:38
子弹头式“前脸”、流线型车身、配备厨卫设施的超宽驾驶室……10月14日,在位于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陕汽控股旗下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创未来”)门口,一辆重卡牵引车格外吸引眼球。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曜灵’概念重卡,它在设计上体现了研发人员对未来重型卡车产品的想象。”陕汽控股党委委员王钊说。
2023年,德创未来发布了“曜灵Ⅰ”。今年8月,德创未来在上海发布“曜灵Ⅱ”,并联合佑驾创新、卡尔动力、绿电智联、超星未来等智驾领域代表企业启动战略合作。
这是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创新、蓬勃发展的缩影。“十四五”期间,陕西汽车领域省属企业不仅实现换道超车,还加速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推动一辆辆面向“未来”的“陕西造”汽车加速驶向市场。
“科技范儿”十足
一辆重卡完成卸货后,可借助智能调度系统,迅速“背起”另外两辆同样卸完货需要一起返回的重卡。前车重载驾驶,后车成为“货物”,被高效运回。通过“曜灵Ⅱ”,这已经能够实现。
长期以来,重卡运营成本高、空载率高,人力成本也高。“无人货运模式在车辆利用率、运营持续性、智能调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大幅提升运输效率。”德创未来副总经理晁鹏翔说,“我们对重卡发展方向进行反复研判,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在‘曜灵Ⅰ’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升级。”
不止是“曜灵”概念重卡。走进德创未来产品展厅,传动效率更高、重量更轻的电驱桥及镁合金轻量化应用产品、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等新产品映入眼帘,“科技范儿”十足。
晁鹏翔介绍,自成立以来,德创未来所有的研发都围绕“未来汽车”展开,仅今年上半年,公司的专利申请量就达140项。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陕汽控股对市场的高瞻远瞩。
早在2010年前后,陕汽控股就开始研制新能源卡车。2021年,出于战略考虑,陕汽控股成立专门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德创未来,开启“研发在德创、生产在陕汽工厂”的发展模式,将研发团队的“智慧大脑”和陕汽的整车生产优势相结合,推动新能源重卡科技创新成果持续领先市场。
“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开发出200多项产品,完成自动驾驶、燃料电池、超材料等26项关键技术的研发落地,并掌握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云控平台等智能网联核心技术,拥有全系列新能源智能网联商用车整车开发平台。”晁鹏翔介绍。
创新“链”向未来
10月14日,德创未来超材料实验室的研发人员正在热烈讨论新技术的解决方案。
“我们最新研发的辐射制冷膜,不耗电就能给驾驶室最多降温12.7℃,空调功率降低40%,每辆车每年平均节约成本3440元。”德创未来党委副书记吕文雅说。如今,德创未来超材料实验室团队研发的产品不仅应用在整车,还延伸至电力、医疗等领域。
相比传统汽车材料,超材料、镁合金材料在重卡轻量化、节能降耗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当前汽车行业研发的方向。
此外,围绕整车轻量化方向,德创未来瞄准镁合金材料在重卡上的研发与应用,经过连续500多天的联合技术攻关,成功破解多项技术难题,研制出全国首辆镁合金轻量化挂车。
吕文雅介绍,作为陕汽控股在新能源重卡领域的“试验田”,德创未来近年来明确新能源、智能网联、新材料发展方向,构建包括新能源整车、电驱动技术、氢燃料电池系统等在内的科技创新产业链。
在氢燃料重卡领域,德创未来成立之初,就一边研制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重卡产品,一边开始加快布局氢能产业。
“我们在唐山、上海、天津、重庆、榆林、新疆等地主导参与氢能示范运营项目,围绕氢能产业和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确保研发产品能够满足多元运输需求。”吕文雅说。
归功于提前布局,今年,德创未来成为陕西首家享受氢能重卡高速免费通行政策的品牌。此外,德创未来首批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出口至澳大利亚,产品与技术获得国际成熟市场认可。
依托全产业链创新,德创未来在新能源重卡赛道上一路疾驰。今年上半年,德创未来汽车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238%。
发展模式焕新
对于瞄准前沿技术开发的企业,如何确保研发成果迅速落地,被推向市场?
德创未来自成立起,就借助全新的运转机制进行创新研发、市场开拓,确保决策灵活,提升运营效率。
“成立以来,2500万元以下的投资以及产品立项,基本可以由公司内部自主决策。”王钊说,“此前燃料电池研发团队完成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攻关,仅用4个月就把蓝图转化为了现实。”
“我们目前正在进行从市场驱动向产品驱动的转型。”王钊介绍,“以前用户需要什么,团队就研发什么,现在我们更聚焦细分市场,主动定义新产品,激发市场新需求。未来,公司还计划融合新技术和新理念,以创新引领需求、定义产品,实现创新驱动。”
依托新发展模式,在成立当年,德创未来顺利实现产品交付。成立以来,该公司交付量每年实现翻番增长,2025年销量预计同比增长300%。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新能源商用车市场需求正在加速释放。今年以来,陕汽控股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上半年同比增长228%,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近年来,陕西将乘用车(新能源)和商用车(重卡)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链,以“链长制”高位统筹,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产业量质双升。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全省汽车领域省属企业抢抓风口,加快多元化布局、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5.95万辆爆发式增长到2024年的119.8万辆。今年前8月,陕西新能源汽车实现出口20万辆,同比增长80%,排名全国第三。(记者 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