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智能”朋友 走进陕西各地的课堂 感受科技扎根校园的蓬勃生机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9-26 07:52

原标题:我和我的“智能”朋友

编者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在这股AI热潮中,陕西主动作为、积极响应,一系列人工智能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从AI赋能的科学实验到充满奇思妙想的创意项目,从精心设计训练的AI人物模型到贯穿古今的沉浸式课堂体验,为青少年搭建起触摸智能世界的桥梁,在三秦学子心中播下科技创新的火种。全国科普月里,为展现我省中小学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全过程、全要素的生动实践,今日,陕报推出《我和我的“智能”朋友》整版报道,带领大家走进全省各地的课堂,捕捉人工智能教学的鲜活场面,感受科技扎根校园的蓬勃生机。

与“陶渊明”共探田园诗境

48b7f3d6ccc55b817708c2db0ce268b9.jpeg

9月11日,蓝田县滋水初级中学八年级A1班语文课堂上,身着汉服的老师引导学生与“陶渊明”见面。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和我一起探访桃花源吧!”9月11日,蓝田县滋水初级中学八年级A1班的语文课堂上,一位头戴葛巾、身着宽袍、潇洒飘逸的“老者”用沉稳的语调介绍自己。

这位“老者”,是蓝田县滋水初级中学语文老师黄佩楠用人工智能生成、“穿越”回现代的“陶渊明”。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田园诗的意境,黄佩楠从服饰细节、语言风格、行为举止等方面对AI模型进行训练。

“陶渊明的葛巾要体现东晋士人的清雅,语言既要符合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又要让初中生听得明白。”黄佩楠介绍,“我参考了大量古籍画像和《陶渊明集》的文本,让AI生成的‘陶渊明’既有历史质感,又有教学适配性。”

“以前学古诗总觉得诗人离我们很远,但现在‘陶先生’就在眼前给我们讲他的创作故事,非常生动,让我一下子就懂了诗里的意境!”学生杜文卿兴奋地说。

课堂上,“陶渊明”时而吟诵诗句,时而解答学生关于东晋田园生活、诗歌创作背景的疑问,文学知识变得鲜活可感。

“AI技术就像一座桥梁,让古诗、古文里的人物从文字里走出来和学生做朋友。”黄佩楠说,她还打算用AI生成谢灵运、王维等诗人的形象,让学生们赴一场“古代诗人圆桌会”。

蓝田县滋水初级中学办公室副主任邵国娜说:“教师在AI教室上课,教共体平台会将课程内容全程录屏并进行智能化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课堂讲授、展示、互动等环节的时间分配、语速、发言人数以及最长发言时间、智能评课、课后分析等。智能化分析有利于老师打磨出更优质的课程内容。”

蓝田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旭说:“除了语文课堂上的‘古人对话’,在历史、道德与法治、数学、艺术、安全等学科教学中,我们也将尝试用AI还原相关场景。”

通讯员 宋春燕文/图

创客社团的编程“圆桌会”

22e5f7eb4b49a9bab3870f024c1a47b5.jpeg

9月12日,在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的人工智能社团活动室,学生在修理模型。 本报通讯员 方大燕摄

9月12日,在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的人工智能社团活动室里,初二(7)班学生李佳泽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里的编程模型完成了一套连贯动作。“我刚编写的‘扭腰反击’动作,能让编程模型在模拟射击场景中更精准地完成任务,助力‘歼灭’目标!”他的话音刚落,身旁的同学便凑过来,睁大眼睛盯着界面。

“要是把模型的反应延迟再缩短0.5秒,会不会更接近实战场景?”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创客社团、人工智能社团指导教师梁敏俯下身,指着代码里的参数模块提出建议。

电脑屏幕上的模拟射击画面不断刷新,编程软件的指令声、学生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同学们,咱们复盘一下刚才的测试,哪些地方能优化,大家还有什么新创意想尝试?”梁敏召集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

“‘扭腰反击’的精准度没问题,但模型启动时会卡顿,可能是代码加载逻辑需要调整”“可以结合物理课上学的惯性知识,优化模型躲避动作的轨迹”“要是能加个实时数据面板,显示命中率和反应时间,就能更清楚效果如何了”……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中小学阶段加强科学教育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举措。”教师李萍说,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课堂上,她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亲手实验,从实践中发现科学的奥秘。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李萍对科技带来的教学变革感受尤为深刻。她说,数字教育云平台能根据学生试卷记录学生学习轨迹,精准定位每个孩子的知识漏洞,助力学生更好成长。

如今,这所学校还在持续探索科技与教育融合的新路径。“科技不是教育的附加项,而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副校长白雪表示,学校将继续以科技为翼,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通讯员 方大燕 拓浪浪

开动脑筋“设计”智能生活

e7c66c63d81ca80732948f02a4ee2ade.jpeg

9月17日,洛南县第二小学创客社团的学生在测试智能机器人。

旋转、伸展,机器人按照程序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太棒了!成功了!”9月17日,在洛南县第二小学创客社团教室,谢明鉊等3名学生围着智能机器人开心地说。

从搭建机器人、编写程序到动手操作完成任务,整个过程由3名学生自主完成。

“从一开始对人工智能很陌生,到现在经常参加各类机器人比赛,学习人工智能让我收获满满。”在创客社团学习两年的谢明鉊深有感触地说。

放在卧室里,能够自主感应睡眠状态的3D打印智能小夜灯模型;根据不同车流量和路况,能自动调控的移动红绿灯模型……在创客社团教室内的展示台上,一个个发明展示着人工智能的魅力。

洛南县第二小学科技辅导员范博介绍:“我们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项目,比如智能机器人、无人机驾驶、3D打印,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提供指导。”

“大家看,我的隔音房模型制作好了!”在洛南县城关中学创客教室,一直闷头做模型的八年级学生胡熠洋忽然兴奋地叫起来。同伴随即借用老师的手机播放音视频进行测试,效果很不错。

类似模型在城关中学的第二课堂上还有很多。学生针对日常观察到的生活场景,尝试开发了智能风力发电模型等一系列创意设计,让生活的含“智”量越来越高。学校还积极推出“班小二”智慧平台,学生可以在线上进行人工智能及编程的相关探究,老师也可在线批阅作业。

“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具备了解AI和用好AI工具的能力。为此,学校专门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希望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洛南县城关中学校长张金民说。

洛南县科学技术协会负责人周云峰介绍,2024年以来,洛南县科协积极开展科普推广,联合县教育部门,将人工智能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截至目前,全县教师和学生科普活动作品已获各级各类奖项30多个。

通讯员 毕波波文/图

“上天”探空 “入地”寻知

1d7f19247b4f5b3924560b27c6e74db6.jpeg

9月17日,咸阳高新领航学校的飞行驾驶模拟器体验区,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控制“飞机”完成系列动作。

“快看!青藏高原的冰川就在我眼前,连冰裂缝的纹理都清晰可见!”9月17日,咸阳高新领航学校初二(10)班的地理课上,学生吴峻熙戴着3D眼镜,手持触控笔轻轻滑动。

在他的笔下,平面地图瞬间在屏幕中幻化成立体的景象,学生能“飞越”唐古拉山脉,观察冰川融化的过程,也可“潜入”太平洋,顺着洋流探寻渔场形成的原因。

这生动的一幕,是该校智能教学的日常写照。

在咸阳高新领航学校,智能教学的精彩远不止AR互动课堂,学校的航天航空教室同样充满智能魅力。航天航空教室分为普通飞行模拟区和飞行驾驶模拟器体验区两大板块。在普通飞行模拟区,学生们围坐在电脑前,手握极具科技感的操作手柄,屏幕上实时呈现“小型飞机”的驾驶视角。学生轻轻推动手柄,飞机缓缓升空,调整摇杆,“飞机”便能完成转弯、爬升等基础动作。与此同时,系统还会同步弹出高度参数等数据。

“刚开始操控时,我总是把握不好方向,经过几次练习,现在,‘飞机’已经能平稳地‘降落’在模拟机场了!”学生孙婧雯说。

教室另一侧的飞行驾驶模拟器体验区,与民航客机驾驶舱极为相似的仿真操作台上,布满了红色、绿色的功能按钮与调节旋钮,正中央的多块显示屏实时呈现高空云层、机场跑道、地面建筑群等场景,逼真还原不同天气下的飞行视野。学生们坐进仿真驾驶座椅,双手稳稳握住操作杆,通过按钮精准控制“飞机”,完成起飞、转弯、降落等一系列动作。

“我们希望借助AI打破传统教学的边界,让学生从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听课者’,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现者’。”咸阳高新领航学校校长孙雪林介绍。

如今,咸阳市正不断加大教育数字化投入力度,全力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沉浸式学习空间打造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通讯员 周思文文/图

来一场“穿越”千年的相遇

1dc124f478b5c8208c866e02c5bef19b.jpeg

9月16日,定边县第七中学地理老师用AI互动模式进行教学。

“那个楚国人卖矛和盾的时候,我问他‘用你的矛攻你的盾,会怎样’。他答不上来,脸都红了。”9月16日,定边县新乐小学六年级学生张昊东兴奋地回忆刚才的语文课。

这不是普通的课堂,而是一场通过AI技术实现的穿越之旅——孩子们“穿越”到古代楚国集市,亲眼见证了“自相矛盾”寓言故事的发生。

在这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上,语文教师郑雨雨通过AI互动教学平台,带领学生们“回到”楚国集市。学生们通过智能大屏,看到了熙熙攘攘的古代集市,耳边响起楚地方言的叫卖声。

“我们不是简单地讲述寓言故事,而是让学生成为故事的一部分。”郑雨雨边操作平台边介绍,“接下来,我们再让学生从古代‘穿越’回现代,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完成一系列任务。这样,他们不仅理解了自相矛盾的含义,还了解了交易方式等跨学科知识。”

“以前,大家一提到语文课,印象中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记得手忙脚乱。现在,AI赋能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人性化、更有深度。”郑雨雨说。

与此同时,在定边县第七中学的智能大屏上,地理老师韩嘉慧正带领学生“乘坐宇宙飞船”环游地球。

“与传统教学相比,AI互动课堂最大的优势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韩嘉慧说,“孩子们不是为了考试而记忆知识,是出于好奇去探索世界。”

目前,在定边县的各个学校,智慧课堂已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好帮手。据了解,定边县已为全县47所中小学配备了AI互动教学系统,培训教师2000余人次。

“我们不是盲目追求技术新颖,而是注重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目前,已形成了‘AI+情景创设’‘AI+个性化学习’‘AI+教育评价’等应用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定边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白昌盛说。

通讯员 卢云云文/图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