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首次通过“无人机+人工智能”验收配网工程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7-10 08:02

7月8日,记者从国网陕西电力宝鸡供电公司获悉:日前,在眉县146兴北线验收现场,一架配有定位模块和智能采集模块的无人机快速朝着电力线路和杆塔飞去,仅用十几分钟就完成了原来近一个小时才能完成的线路验收任务。这是宝鸡供电公司首次通过“无人机+人工智能”完成配网工程验收。

110千伏常兴变电站146兴北线新建工程主要解决常兴变电站出线的145常公线、151眉站线的负荷分网问题,更好优化区域配网网架结构,提升供电可靠性。

按照传统的配网工程验收方式,验收人员需登山、下沟查看每基杆塔的建设情况,使用测距仪对档距进行测量。杆塔间如果有遮挡物,验收人员还需登杆验收,不仅工作强度大,还容易产生误差。

面对此种情况,宝鸡供电公司充分发挥“无人机+人工智能”优势,在无人机上新增配网工程验收边端模块,将前端视觉识别、设备识别、缺陷识别、视觉空间测距等多种技术有效整合,完成杆塔设备识别及统计、工艺缺陷智能识别、杆塔距离智慧测量、杆塔坐标及档距自动记录等工作。

验收现场,验收人员操作着无人机,使其悬停在杆塔附近,并对线路各个部位进行监测和拍摄,实时采集数据,然后,通过线上系统对路线允许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实现对配网工程的智能化验收。

“无人机传输数据结合智能分析,能自动生成三维建模数据与缺陷报告,同时可将验收数据进行整理存档,为后续智能运维提供精准依据。”宝鸡供电公司配网部工作人员李泽人介绍,目前,无人机可以识别绝缘子破损、绝缘罩缺失、导线是否绑扎等7大类24小类工艺缺陷,柱上变压器、绝缘子、避雷器等15类设备设施安装情况,以及杆塔高度、横担长度、杆塔档距等9类关键空间测距,确保线路设备可靠入网。

“配网工程验收首次采用‘无人机+人工智能’的办法进行,是通过数字化AI手段提升工作质效的一项重要举措。公司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推进运检方式智慧化转型,提升设备运维智能化水平,确保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宝鸡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