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聚资聚力重塑创业投资生态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5-23 08:42
5月21日,陕西科技大学系列科技成果在第九届丝博会上展出。 记者 许奥博摄
访谈嘉宾
省发展改革委财金处副处长 陆星
省财政厅基金办主任 董鹏
陕西证监局债券监管处处长 王辰鹏
陕西金融监管局股份外资处处长 张育新
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从论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值,创业投资(以下简称“创投”)是解决这一过程中资金问题的重要工具和途径。
创投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风险投资。近年来,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到全国两会,创投被频频提及、热议。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行业部门接连出台若干政策举措、指导意见,加速国内创投发展。
日前,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委金融办、陕西证监局、陕西金融监管局印发《陕西省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以下简称《工作措施》),引起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广泛关注。
作为科教大省、国内科技成果的重要输出地,陕西将如何更好释放创投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5月18日,本报记者专访了省发展改革委财金处副处长陆星、省财政厅基金办主任董鹏、陕西证监局债券监管处处长王辰鹏和陕西金融监管局股份外资处处长张育新。
记者:创投是今年的热点话题,请通俗地解释一下什么是创投?谁在进行创投?
陆星:简单来说,创投就是专门从事创投的企业以及天使投资人进行的股权投资活动,投资的对象主要是初创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股权。被投资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或者上市后,创投企业和天使投资人将持有的企业股权进行转让,获得增值收益。
从事创投的企业,可以是基金类创投企业,比如政府出资设立并按市场化模式运作的政策性引导基金、国企或社会资本以私募基金形式设立的创投基金,也可以是以自有资金开展创投业务的非基金类的创投企业,比如产业领军企业出资成立的投资公司等。作为一种新型投资方式,创投为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记者:陕西是全国科创资源集聚的重要省份,正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创投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目前,陕西创投发展的现状如何?
陆星:创投在我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助推作用。目前,我省创投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4年底,全省登记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179家、基金数量702只,基金规模达1122亿元,分别居全国第13位、第14位和第18位。二是基金效能有效发挥。各类基金在我省的存量投资项目有2844个,在投本金达1531亿元,超八成投资项目为科技型企业。三是政策环境日益完善。行业生态持续优化,省市两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建立创投项目对接平台,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获批建设,首只S基金及自贸试验区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基金成功落地,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到了全省。
记者:陕西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发展创投。此次出台《工作措施》,有哪些新的思路和考量?
陆星:今年出台的《工作措施》,旨在贯彻落实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争做西部示范为引领、打造中西部创业投资发展新高地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完善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
具体来说,就是进一步拓宽创投资金来源,包括设立支持我省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创投母基金,鼓励国企出资设立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创新体制机制,比如建立创投重大政策会商机制、创投行业统计分析制度,明确政府出资创投基金可适当提高政府出资比例,放宽基金存续期要求,延长基金绩效评价周期;建立健全国有出资基金绩效评价、容错免责办法,不以单个项目或单一年度盈亏作为考核依据,同时将加强省内重点高校院所种子期、初创期科创项目的归集。畅通创投退出渠道,将充分发挥各类“绿色通道”作用和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塔基”功能,支持发展并购基金、创投二级市场基金,申请用好股权投资和创投基金份额转让、实物分配股票等试点。同时,围绕政策环境、金融支持、人才引进和培养、集聚区建设、创投企业信用环境建设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工作措施》涉及创投“募投管退”全链条、全周期,并且明确了省级各相关部门的职责,目标是力争到2030年底,陕西能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本土创投机构,基金规模和被投项目数量实现大幅提升。
记者:近几年,国家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各地引导政府投资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政府投资基金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剧。我省是否有新举措出台?
董鹏:2019年,省政府批准成立我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向重点领域和发展薄弱项聚集。截至2025年4月末,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累计设立子基金42只,投资项目306个、投资金额达121.14亿元,带动其他资本投资610.24亿元,在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省财政厅在《工作措施》中提出了完善政府出资基金管理制度、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等新措施。省财政厅将完善基金运作架构,实施创投、产投两类基金分类管理,加大对地市设立基金的指导,优化基金设立流程,扩大基金规模,同时,适当提高出资比例,优化返投认定,延长基金存续期,健全科学化、差异化、可量化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奖励让利和尽职免责机制,完善退出机制等,通过这一系列硬举措提高政府投资基金市场化运作水平,构建具有充分市场竞争力的政府投资基金新格局。
记者:作为创投基金行业的监管部门,陕西证监局将如何“撬动”创投基金发挥更大作用?
王辰鹏:近年来,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在助推陕西企业上市发展方面特点突出、成效明显:一是超七成公司上市前获得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投资,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二是获投金额超百亿元,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通过资金支持和资本转化,在助推企业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三是企业初创期获投次数多、成长期获投金额大;四是投资民营企业更为活跃,近九成民营上市公司在上市前接受过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投资;五是推动企业上市周期进一步缩短,通过在一级市场募集资金,一些科技实力较强的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实现研发与经营良性循环,更早达到上市标准。
今年以来,中央以及证监会等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促进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募投管退”良性循环。陕西证监局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抓好政策落实、完善配套措施,持续优化陕西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行业生态。
记者:为促进创投发展,今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扩大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陕西如何确保试点落地见效?
张育新:AIC是主要从事银行债权转股权及配套支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目前5家国有大型银行设立有AIC。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推出的科技金融试点政策之一,适当放宽了AIC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进一步拓宽了创投资金来源。2024年,西安被纳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城市范围。今年3月,试点扩围至陕西全省。陕西金融监管局联合省级有关部门迅速召开试点扩围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试点落地中存在的问题。截至目前,工银投资、交银投资已落地2只基金共60亿元,重点投向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航空航天产业。
下一步,陕西金融监管局将加强与各有关方面协同联动,及时跟进试点推进情况,在政策动态、产业方向、创投活动、创业孵化等方面建立试点常态化对接工作机制,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融入陕西创投生态,为陕西科创企业发展提供长期资本、耐心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