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无人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带来发展新动能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5-19 08:33
工作人员在天和防务研发的通航移动塔台指挥车上操作设备(资料照片)。 记者 李妮摄
想象一下,在不远的将来,无人机和飞行器在城市上空穿梭往来——它们或配送包裹,或执行救援,甚至载客出行,让现代生活迈入高效、智能的全新时代。
当下,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在此形势下,如何确保无人机安全、有序运行,强力防范“黑飞”风险,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对此,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和防务”)依托其在雷达探测和智能监控领域的技术积累,研制出“天融智航”低空空域监视系统、通航移动塔台指挥车、低空多任务智能电子防御系统、便携式无人机处置设备等。
“‘天融智航’低空空域监视系统基于‘空管空防一体化、平战一体’理念,为低空领域提供全链条、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空域资源高效利用与安全管控。”天和防务低空经济业务负责人段永介绍,公司打造的低空多任务智能电子防御系统,被誉为能够快速发现和拦截无人机目标的“多面手”。
天和防务正在推动低空安防技术与无人机产业的深度融合。“民营企业要在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做深做透,通过‘独门绝技’才能抢占行业科技创新制高点。”段永表示,公司将按照空管空防一体化思路,以天融大数据算力中心为基础,持续推进“5+N”天融大数据能力布局,为推动陕西低空大数据产业发展探索新的模式。
从实验室的前沿科技到千行百业的深度应用,随着低空经济蓬勃兴起,西安的无人机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这些“空中精灵”为西安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空中动能”。
5月8日,记者走进西安因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因诺科技”)的展厅,一楼的无人值守机库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约三四立方米大小的智能装置,正在重新定义工业巡检的作业模式。
据技术人员介绍,该无人值守机库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了自动充电、气象监测、数据传输等核心功能,可支持无人机完全自主起降作业,实现重点区域7×24小时无人值守,覆盖半径达15公里,目前已应用于油气管道智能巡检、光伏电站智慧巡检等领域。
“我们的技术不但要让无人机飞起来,还要让它们‘会思考’。”因诺科技总经办主任张驰告诉记者,他们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系统,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具备自主感知、实时分析、智能决策等能力。
据了解,因诺科技由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团队创建,专注于工业级无人机研发以及行业应用。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公司已成长为陕西省无人机产业链链主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目前,公司拥有200余项核心专利,是国内首家具备“端—管—云”完备产品链的空中机器人公司。其研发的智能巡检系统已服务能源、环保、水务、应急等10余个行业。
在因诺科技打造的智慧环保综合管理平台上,借助无人机自动巡查与AI自动识别技术,足不出户便能掌握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其自主研发的空中巡氤气体监测系统和智能空中机器人“嗅天犬”,可对大气进行立体化巡检,精准溯源污染源。目前,该平台已在西安、咸阳等地应用,并形成空地协同环保监管新范式。
“低空经济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因诺科技副总经理肖中华说,基地投产后将助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
5月12日,记者在西安羚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羚控科技”)看到,技术人员正在调试一架FCQ-150无人机,准备将其发往上海进行应急救援测试。
“这款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达150千克,有效载荷40千克,搭载了工业级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控系统和专业航测地面站软件,能自主完成起降、巡航等全流程作业。”现场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该机型能显著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作业精度,为抢险救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为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成立于2014年的羚控科技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专注于特种无人机、仿真测试及无人机飞行服务,获得230余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近一半。
“飞行控制系统就是无人机的‘大脑’,这也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羚控科技董事长段晓军介绍,近年来,公司正着力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自组网等新兴且具备高创新性的IT技术与无人机、仿真领域的深度融合。
在物流领域,无人运输系统助力配送效率大大提升;在气象领域,7000米升限的作业无人机实现了精准人工影响天气;在应急领域,智能无人机系统为抢险救灾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该公司还重点拓展飞行仿真业务,包括飞行仿真、半实物仿真等,不仅支持了自身在无人机产业上的发展,还服务于其他飞机制造商。
“我们的愿景是用智慧重新定义飞行,让生活更美好。”段晓军说,在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企业将持续深耕飞控核心技术研发,继续深化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与无人机系统的融合创新,让无人机技术真正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提升西安无人机产业的国际影响力。记者 李妮 通讯员 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