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 踏浪前行——陕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述评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5-16 07:53

94ab4a773bb2d3641b1042c190976008.jpeg

西安市蓝田县辋川镇秦岭深处郁郁葱葱(资料照片)。

(一)

又见榴花照眼明。

放眼三秦大地,沃野涌翠,锦绣如画。时间的如椽之笔,在这里刻下历史的印记,写下时代的诗行。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陕西考察或出席重大活动,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以大国领袖的全球视野、宽广胸襟和天下情怀,给予三秦大地极强的思想指引和奋斗感召。

陕西持续从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中汲取真理的力量、把准前进的方向、砥砺奋进的意志,不断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强化思想引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下功夫,努力以更加过硬的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把陕西的事情办得更有成效;

强化战略对标,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上持续下功夫,结合实践发展变化不断完善推进思路举措,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以发展的步履,踏出奋进的节拍。

用前行的脉动,激荡未来的和声。

陕西以改革破题,以开放聚势,以创新赋能,拿出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力争在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业绩。

(二)

思想的光芒照亮前行的方向。

新时代以来,经济进入新常态,陕西面临着这样的思考:新的方位如何明确,新的目标怎样确立,如何谋求新的突破?

关键时刻,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陕西考察指导,全面系统为陕西发展把脉定向,提出“五个扎实”的重要要求。

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陕西考察指导工作,看望慰问干部群众,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五项要求”。

2023年,中国—中亚西安峰会举行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陕西各项工作提出要求,赋予了陕西面向西部、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重要的角色定位和更大的使命担当,提出了“四个着力”重要要求,指明了新征程中陕西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发力点、突破点。

……

一次次来陕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将新的使命赋予陕西;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共同构成了推进新时代陕西各项事业发展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针——

不论是提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等目标要求,还是提出“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等任务要求,思想上一脉相承、目标上一致同向、要求上一体多维。

对陕西而言——

这是政治指引——贯穿着对新时代党员干部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深刻要求。

这是战略指引——阐述的是省域层面“怎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等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解决的是陕西发展锚定什么样的战略目标、肩负什么样的战略使命、遵循什么样的战略布局等关键和要害问题。

这是方法指引——既从战略上为陕西改革发展指方向、出题目,又从战术上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教方法、给思路。

这是精神指引——既寄托着对陕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殷殷嘱托,也蕴含着对陕西干部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目标的明确要求。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陕西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将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长期战略任务,常学常悟、常学常用。

(三)

沿着发展的主轴,循着既定的路径,我们该如何奋楫扬帆,敢为人先、大胆实践?

天下事,识为先。作为后发省份,陕西承担着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等多重目标任务,面临着环境、资源、能耗、债务、安全等多重约束条件。在困难和挑战中探索前行,需要有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魄力。

追赶超越永远在路上。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陕西的新定位、新使命,紧抓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重大任务、安全发展这个底线任务,陕西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牢记“国之大者”,心领神会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把“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贯通起来,把理论体系、战略体系、实践体系衔接起来,形成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执行框架、施工图表;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积极谋划具有陕西特色的诸多改革举措,形成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任务书、路线图。

着力扬优势——陕西紧扣科教、能源、区位、文化等优势,打通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提升区域竞争力。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硬支撑、注入新动能。通过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发挥“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聚集人才、资本、科技等各类创新资源,从而有效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堵点”,推动全省创新驱动由“势”向“能”加快迈进。

着力育新机——从加快建设以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等万亿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到开拓光子、氢能、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投资蓝海,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中,陕西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着力补短板——陕西把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更好对握起来,把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更好统一起来,下气力解决市场发育不够、开放不足、城乡区域不协调、居民收入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坚定开放的决心、优化开放的举措、永葆开放的攻势,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

着力守底线——陕西深入修补隐性“漏洞”,排查化解可能威胁到发展根基的工作薄弱点与潜在安全风险,锚定安全底线推进有利于固本强基的改革,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增强发展与安全的协同性,以本质安全为目标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水平。

举一纲而万目张,抓关键则全局活。在关联度、协同性强的整体工作中,还需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以起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作用。

“三个年”活动,是陕西推动全局任务落实的“牛鼻子”。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形势下,用好这一重要抓手,是战略考量,更是关键所在。

陕西在直面问题、解决难题,更新思维、强化举措,注重实绩、务求实效中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强化“一盘棋”思维,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广泛凝聚深化“三个年”活动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的强大合力,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外贸拓展、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稳就业促增收、问题整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8个方面,以重点突破之功收带动全局之效,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以改革之勇解难题,以创新之举强动能,以攻坚之势求突破。陕西在顺应时代大势、符合发展规律、彰显陕西特点、服务全国大局的省域现代化建设之路上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四)

一个产业,如何创造奇迹?

2万辆、3万辆、9万辆、24万辆——2021年到2024年,4年间,陕西汽车出口数量增长8.5倍,贸易值增长7.3倍,成为陕西外贸领域一大亮点。

亮眼数据背后,是陕西延链补链、聚链成群的深刻实践。

——陕西攻坚克难。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认真落实各项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突出重点行业企业固底盘,突出“两重”“两新”扩内需,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三个年”活动对贯通落实的促进作用、瓶颈制约的破解效力和对整体发展的牵引功能越来越凸显,其形成的强大势场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陕西发展“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进”的动力加快积蓄、“新”的质效持续提升。

一块煤炭,如何“由黑变白”?

从日常用的奶茶杯、餐盒,到工业用的光伏胶膜、电池电解液,越来越多“含新量”高的产品相继诞生。陕北煤化工产业一改“傻大黑粗”的形象,将煤“吃干榨尽”,不断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迈进。

转型升级之下,传统产业拥有了神奇的“魔力”。

——陕西改革创新。以扬优势、育新机、补短板、守底线为着眼点推进全面改革,以教育科技人才互动和科技产业金融融合为突破口推进全链创新,以外事外经外贸外资外宣联动和横向经济技术协作为主抓手推进全域开放。“三项改革”试点单位突破200家,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量突破2.5万列,改革开放创新释放的新动能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一颗苹果,如何“摇身一变”成“金果子”?

在延安市吴起县南沟村,在曾经贫瘠的黄土地上,高标准山地苹果示范园和生态农业示范园拔地而起。文化旅游、特色农家乐、山地苹果……一系列乡村产业依托当地的好生态发展起来,托起了乡亲们沉甸甸的致富梦。

乡村变化的背后,是暖暖的民生幸福。

——陕西务实奋进。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脱贫人口、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经济增速。古木参天,朱鹮翩翩,生态保护纵向补偿机制覆盖秦岭、黄河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山清水秀好风光成为常态。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三秦大地上正书写着一张张埋头苦干的答卷、一份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单。

今年一季度,陕西GDP同比增长5.6%,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向新向好的良好态势。

奋力实干者必有所进,勇于创新者必有所成。

以“追赶超越”的身姿风雨兼程,用“高质量发展”的步履砥砺前行,中国式现代化的陕西实践,落笔从容,行笔稳健,处处映射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五)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拥抱未来。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从来处观照未来,什么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的实践切口?何处是省域层面组织经济工作的关键要害?如何才能增强与东中部地区同场竞技、同频共振、联动发展、共同发展的战略主动?

2月5日,蛇年春节收假第一天。陕西“新春第一会”击鼓催征,发出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的动员令,动员全省上下真抓实干、积极作为,聚焦关键性战役、谋划突破性举措、务求标志性成果,聚心聚智聚力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路就在脚下。

看准了就抓紧干。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

要树立正确导向。把干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群众认可不认可作为评判标准,牢固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发扬改革精神、增强改革意识、提高改革本领。

要确定主攻方向。紧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民生方面的难点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各领域的风险问题,精准确定主攻方向,抓好谋划,决不能打无准备之仗。科学调配力量、加大攻坚力度,形成问题解决与工作提升的良性循环。

要铆足一股韧劲儿。勇于攻坚克难,敢于直面新问题,突破惯性思维,摒弃守旧观念,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积极抢抓战略性机遇、政策性机遇、历史性机遇,不断打开陕西事业发展新天地。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陕西把三秦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继续以奋斗之姿、实干之态躬身入局的出发点,勇担责任、不辱使命,求真务实、敢作善为。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要保持优良作风,持续进行思想上的砥砺、组织上的锻造、作风上的净化。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把握和推进作风建设,必须切实把开展学习教育焕发出来的良好作风转化为大抓发展、大抓服务、大抓效能的强大动力——

弘扬为民之风,牢固树立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在倾听人民呼声、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增强本领;

大兴务实之风,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企业纾困帮扶、为基层减负赋能,把稳经济增长、强问题整改、守风险底线各项工作做出成效;

纠治不正之风,轻车简从、勤俭节约,整治文山会海、杜绝政绩工程、严管铺张浪费,让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在正风肃纪的“铁扫帚”下无所遁形。

好作风是凝聚力,更是战斗力。以“三个年”活动为牵引,强化践行正确政绩观,砥砺担当作为好作风,鼓足埋头苦干精气神,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扬优势、育新机、补短板、守底线,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拼劲推进改革、促进创新、扩大开放。

(六)

发展总是前后相续的。

回望过去,三秦大地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新时代建功立业的征程上,写下了或恢弘壮阔的诗篇、或激动人心的故事。

一年又一年,发展的成就不断写就。

立足当下,在生机与活力中亦有艰巨的任务和考验,正需抢抓机遇、勇于变革、应对挑战。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

陕西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切实担负起政治使命、历史使命、时代使命,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干好每件事、走好每一程,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奋楫笃行。

陕西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新的征程中闯关夺隘、攻城拔寨,持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变为可期可待的目标,在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时代大潮中,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书写更为辉煌的历史!

记者 朱剑 汪曼莉 南楠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