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陕西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基层防线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5-12 07:50
5月9日,陕煤集团陕西建材科技华山建材营销公司安环部工作人员为一线职工、司机讲解防灾减灾知识。通讯员 王雷摄
随着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西安市第一实验学校师生迅速进入应急状态,一场实战化防震减灾演练在校园内展开。
5月7日,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西安市地震局联合市教育局、市应急管理局,举办6区8校联动的陕西省西安市校园地震预警演练示范活动。活动主会场设在西安市第一实验学校,共设置5个科目,包括师生应急疏散、紧急救治、心理安抚、震后处置及应急保障等环节。
让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近年来,陕西各级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基层防线,守护群众幸福家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抓早抓小
将安全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您好,门口这些杂物还要不要啊?过道可不能堆积杂物,容易引发火灾。”5月8日中午,宝鸡市渭滨区“新渭骑士”李海涛送餐时,发现一处安全隐患,暖心提醒居民及时清理。
在宝鸡市渭滨区新渭路社区,活跃着一支由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组成的“新渭骑士”队伍。他们利用工作之便走街串巷,在安全隐患排查、政策宣传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不仅在日常送餐时留心安全隐患,每月还会和社区干部一起排查灭火器材过期、燃气管道老化等问题。社区定期组织开展消防知识和实操培训,帮助我们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等技能。”李海涛说。
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陕西运用科技手段,不断延伸感知灾害风险的触角。
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街道常住人口约49万,商贸业发达。以张家堡街道为试点,未央区建设运营智慧应急网格化管理平台,接入多套智能消防物联设备。同时,在辖区消防设施不完善的“九小场所”、“三无”小区重点部位安装智能烟感监测、智慧用电监测、声光报警等智能终端设备,并接入智慧应急网格化管理平台。
“如果智能终端设备探测到烟雾浓度超标、电线过热、电路过载等异常情况,平台就立即发出预警,工作人员会马上开展指挥调度和紧急处置。”张家堡街道安全生产和消防办公室副主任张翼说,“接下来,还要在城中村、棚户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建立高位烟雾火灾探测预警系统,实现风险隐患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
为了对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监测预警,陕西建立了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实时查看气象、水情、旱情、地质灾害、林火等方面的监测信息。发现险情后,预警会及时发送给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重大自然灾害作出评估后,工作人员通过系统向群众定向发送预警短信,为及时有效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织密防线
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
基层既是风险防范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应急响应的最初战场。陕西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积极探索,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西安市灞桥区红旗街道将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与网格化治理深度融合,组建了一支26人组成的全科专职网格员队伍,配备了巡查电动车、日志本、工作服等,开展安全隐患巡查工作。2024年,该队伍累计出动400余人次,发现并整改处置各类安全隐患、灾害风险130余处。
救灾物资储备是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重要基石。作为省级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示范镇,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满足基层应急救灾需要。
“储备库共80平方米,整合了应急、水利、森防等多个部门物资。目前,物资共有六大类68种2300余件,包含紧急情况下急需的棉衣、帐篷、棉被等生活类应急物资。”县河镇安全生产和消防办公室主任刘军介绍,“我们加强对这些物资的统一监管,随时补充和更新储备物资。”
建强应急救援队伍,打好基层救援主动仗。陕西积极整合省级专业应急救援资源,救援力量基本覆盖省内主要灾种,同时涵盖电力抢修、道路修复等保障类救援。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7支1.4万余人、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477支2.4万余人、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484支1.8万余人。
科普培训
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在企业工厂,春节复工后,相关负责人走进生产车间、项目一线,为员工宣传复工复产注意事项;在居民社区,应急救援专家现场讲解火灾逃生、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和心肺复苏术等。这是陕西开展安全宣传“五进”工作的缩影。
陕西各地积极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推动全省安全宣传活动走深走实,不断提升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
为了提升基层干部的应急处置能力,黄龙县应急管理局编制了防汛应急操作“口袋书”,发放给县防指各成员单位和乡镇、村组干部。“口袋书”不仅介绍了县内各条河流基本情况,还印有防汛应急响应启动程序、指挥调度和抢险处置程序等内容,为基层干部开展防汛工作提供参考。
“大家知道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七类吗?”5月7日,在位于西安曲江新区的西安市综合减灾科普馆灾害科普区,讲解员向前来参观的市民提问。灾害科普区大屏幕滚动播放着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场景。
西安市综合减灾科普馆于2024年8月正式面向社会开放。群众可以线上预约,免费参观。西安市综合减灾科普馆馆长马远说:“通过运用VR、AR等科技手段,我们帮助参观人员了解各类灾害的成因,让大家更好地掌握避险逃生技能。下一步,我们将创新推出更多体验模式,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