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工业城市的“绿色”嬗变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4-06 08:01
3月31日,中国石油集团宝石管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石管业”)61岁的退休工人周志辉走在曾经工作的厂区,不禁感慨:“没想到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如今的厂区像个生态公园,光伏屋顶下的车间内,机械臂精准焊接着高掺氢螺旋焊管等产品,‘绿电’制造着‘绿色产品’。”
周志辉的感慨折射出宝鸡这座工业之城从“生产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蝶变。
2024年,宝鸡空气质量居关中地区前列、水环境质量居关中地区第一;全市建设用地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全市7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被纳入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范围,数量居全省首位。
宝鸡用“生态引擎”驱动新旧动能转换,孕育出绿色发展新范式。
逐绿而行
从传统工业到低碳发展
“公司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靠的是我们内在的‘含绿量’。绿色工厂示范项目计划总装机容量约34兆瓦。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3750万千瓦时绿色电力,清洁能源替代率达到26.5%。”宝石管业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锦刚说。
绿色工厂示范项目为宝石管业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此外,该企业围绕页岩油气、储层改造等重大工程,为多出油、多采气提供绿色方案。
“我们正以打造‘风光热氢储’一体发展为目标,围绕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部署23项国家和中国石油集团新能源科研项目创新链,深度融入油气和新能源主责主业,加快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宝石管业副总工程师余晗说。
宝石管业的转型是宝鸡市传统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生动例证。在宝鸡,不少工业企业将目光转向了“绿色”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积极实施技改升级。截至目前,宝鸡市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22个、绿色设计产品1个、绿色工业园区1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蹚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精准治污
守护好蓝天碧水青山
汽修企业在喷漆过程中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VOCs),这些物质是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之一。
为规范汽修喷涂行业,减少VOCs排放,去年,宝鸡市首个汽修行业集中涂装“绿岛”项目建成投用,从源头控制汽车喷涂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我们采用‘沸石转轮吸附+蓄热式燃烧’处理技术,对喷涂时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该项目负责人杨俊兴说。
近年来,宝鸡围绕保护一片蓝天、一江碧水、一块土地,全方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陕西根稳丰农业生态有限公司是岐山县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项目实施主体之一,该企业通过堆沤发酵和干燥等过程,将秸秆以及鸡、牛等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加工为一袋袋优质肥料。
“岐山县的面源污染治理建设项目覆盖了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目前,岐山县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配套齐备,粪污循环利用系统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率在85%以上。”岐山县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项目工作专班主任张新忠说。
岐山县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是宝鸡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的缩影。2024年,宝鸡市建设用地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优先监管地块污染管控超额完成任务,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此外,宝鸡市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市、县、镇、村四级河湖长制,聚力治理水质恶化断面,加强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等,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生态宜居
打造绿色城市新名片
3月13日,在麟游县招贤镇招贤村堡子搬迁点村民尹新虎家,虽不见取暖炉和烟囱,却暖意融融。
原来,尹新虎家取暖靠的是屋顶的光伏板和屋内的热风机。“这种取暖方式效果非常好,而且干净、方便,比烧煤强多了。”尹新虎说。
麟游县把清洁取暖作为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和推进农村能源革命的重要抓手,在宝鸡市率先实施农村分布式光暖项目,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取暖条件,让群众安享“绿色”暖冬。
不仅是麟游县,在宝鸡市区,生态宜居也正在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过去这里杂草丛生,很少有人愿意来散步或游玩。现在环境越来越美,就像一个‘天然氧吧’,我每天早上都来锻炼。”3月21日,在宝鸡市金台区渭河生态公园锻炼的市民李慧芳说。
坐落于宝鸡市中心的渭河生态公园,主打柔性治水理念,依水而走、依地造型,对主河道清淤疏浚、平整河床,逐步形成水清、岸绿、河畅的美景。
“园区生态特征显著,植物品种丰富,绿地覆盖率较高。我们还配套安装运动健身器材、休闲服务设施。公园自建成开放以来,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渭河生态公园主任仵尧如说。
近年来,宝鸡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实施清水河、金陵河等渭河重要支流污染综合治理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当地人居环境质量,还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当前,宝鸡正继续以生态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