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微改造 安全又通畅——西安市市政道路微改造观察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2-14 10:22

19c52ef985d1976c9068bf0fe0b1eae3.jpeg

微改造后的西安电视塔盘道(二月七日摄)。 记者 霍海澎摄

西安是一座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569.9万辆,年均增长8%以上,“人、车、路、网”复杂交织。为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去年,西安市实施市政道路微改造系统治理工程,通过系统治理,提高了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改善了市民出行体验。

微改造让城市更通畅

“市政道路微改造系统治理工程是2024年5月实施的。”2月7日,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规划科科长张肸说,经过西安市住建、国土、交警等部门前期调研选点,明光路和咸宁路成为改造工程的首批试点。

“明光路和咸宁路是西安城市交通网络中的次主干道。我们先从这两条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小的道路进行改造,就是想观察一下,微改造之后的效果。”张肸说。

作为此次市政道路微改造系统治理工程的牵头单位,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结合城市转型发展新要求,将市政道路建设重点由增量发展转变为存量优化,进行市政道路微改造工作。

“2024年上半年,明光路、咸宁路微改造顺利完成,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下半年,我们迅速启动了‘长安路—未央路、东西大街延伸线、二环拥堵点交通优化工程及40条次支路’等微改造工程,为市民打造更加绿色、友好的出行环境。”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建设处处长李养武表示。

以明光路微改造为例:一些大型路口增设了导流岛,增强了行人通行安全性;部分路口扩充了车道、划分转弯车道;公交站点的设置更加合理。

“现在,交通秩序变得更规范了,通行效率也提高了。”文景小区居民黄京武说。

据交警部门测算,明光路微改造后,平均通行能力提升约18%,全线通行时间缩短21.8%;咸宁路微改造后,平均通行能力提升10%,全线通行时间缩短21.5%,成效显著。

多方参与共建共治

在张肸看来,在西安市市政道路微改造系统治理工作中,交警部门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2024年,交警部门会同多部门逐点踏勘、研讨设计方案,深度参与多条市政道路微改造工作,变末端管理为前端设计,让改造更加精准。

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雁塔大队秩序中队民警张尧原来在小寨十字和电视塔盘道之间执勤,对该区域的交通情况非常熟悉:“以小寨区域为例,如果没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大的交通变量,原有的道路条件是能够满足通行需求的。有了这些增量,就需要对原有的市政道路进行适应性改造。”

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工作人员刘路介绍,春节假期,每天有2000多辆车流动驶入中心停车场,加上在此地停靠的出租车、网约车,赛格国际购物中心西门前,临时停车需求比较突出。

通过设置可变车道、优化信号灯、增设临时停车位等措施,小寨十字及周边道路非机动车、行人通行安全有效提升;通过对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停车场出入口以及重要节点的人为干预,将车辆提前分流,保障了小寨区域的道路通畅。其中,长安中路兴善寺东街加装信号灯后,路口的通行效率提高了40%。

在本次市政道路微改造系统治理中,市政道路的规划建设审批机制已由以往的国土、住建部门主导转变为多部门参与的联评联审机制。

“目前,西安市已着手创建‘数智城市’大数据平台,在摸清城市基础设施硬件底数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智慧交通规建管运维一体化机制,形成基于‘实地调研+交管反馈+大数据推衍+联评联审’结合的‘技术+行政’决策体系。”张肸说。

智慧交管让群众出行更顺心

“一路绿灯,缩短了通行时间,很多路口还增加了可变车道,现在出行更通畅了。”家住明光路旁瑞景华庭小区的群众孙芳说。

西安市市政道路微改造系统治理中应用的全新智慧交管技术,为群众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

“我们在一些重要路口增设智能智慧化信号管控、雷视检测设备。这些智能化设备可根据路口车辆通行速度、时间、数量等优化信号配时,提升区域通行效率。”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经开大队秩序中队副中队长王晶说。

近年来,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不断向科技要通行效率,通过红绿灯信号机智能改造在全市建成了257条绿波带,并逐步将绿波带组成区域绿波网,规模化提升城市片区通行能力。目前,已建成大片区绿波网11处、小区域绿波网25处,网内通行时长平均缩短16%。

“西安城市交通疏堵保畅的任务十分艰巨。借助此次市政道路微改造系统治理机遇,我们从道路标线、信号灯设置等方面不断改进,全面提升道路交通治理精细化水平,全力保障城市交通安全畅行。”张肸说。记者 霍海澎 苏欣雨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