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成效显著 攀“高”向“新” 聚链成群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2-07 10:40
在铜川秦创原先进激光与光电集成产业创新聚集区,一家科技企业的工作人员在检测产品(资料照片)。
今年1月,我省设立秦创原机器人产业创新聚集区。
“我们将充分发挥科研实力雄厚、产业分布集中、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以环大学创新产业带为核心,优化创新生态,开展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攻关,进行应用场景拓展,打造产业创新集群,为全省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西安市碑林区区长乔建宏表示。
2月5日,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2024年以来,陕西批复建设了一批像秦创原机器人产业创新聚集区这样的聚集区。2024年,陕西启动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的培育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根据方案,陕西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培育建设20个左右的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
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和统筹部署,陕西分两批启动了21个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的建设工作,涵盖光子、新材料、氢能等多个产业领域。
一年多来,这些聚集区以科技资源聚集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年度监测数据显示:创建以来,全省聚集区共新增科技型企业935家,新建各类科研平台112个,新增创新服务机构75个。通过开展产需对接活动和技术合作,聚集区技术合同成交额接近200亿元,落地科创类重点项目205个,总投资达809亿元。
这些成果助推企业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陕西省“追光计划”的牵引下,秦创原光子产业创新聚集区聚集了上下游企业300余家,形成了以光子材料与芯片、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传感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产值突破300亿元。
在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的带动下,氢能产业的发展同样表现突出。围绕科研应用、氢能供应、基础设施、装备制造等领域,秦创原氢能产业创新聚集区聚集了160余家科技型企业,产值突破35亿元。
秦创原电子显示产业创新聚集区共引进6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和10家产业类企业,总投资30亿元;现有企业71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42.25%,企业工作人员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20.42%。2024年,企业授权专利发明83项,实现营业收入273亿元。
1月20日,在铜川秦创原先进激光与光电集成产业创新聚集区,陕西宇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抓紧时间制备新一代半导体氮化镓外延片。
陕西宇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外延片、光通信厚氧化层外延硅片设计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企业实现了氮化镓功率器件的重要突破,并荣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三等奖。“在秦创原和‘三项改革’各项政策的带动下,我们通过各类重点研发计划参与到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中,取得了多项自主研发成果。”陕西宇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烨介绍。
2024年8月,省科技厅批复同意铜川市建设省级秦创原先进激光与光电集成产业创新聚集区。截至目前,该聚集区聚集了光电子企业30余家,产值超过9亿元,实现了铜川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的蝶变。
为推动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的高质量建设,陕西省进一步强化省市区联动,不断完善聚集区建设的体制机制。
在政策支持方面,陕西制定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政策指引等文件,全方位支持聚集区的高质量建设。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细化了工作举措,强化了组织领导,为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性执行提供了有力指导。
为进一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陕西省实施“四链”融合项目,支持聚集区产业发展攀“高”向“新”。2024年6月7日,面向首批批复的6个产业创新聚集区,省科技厅征集了230余项“四链”融合项目。经专家评审后,83个项目立项。2024年10月22日,省科技厅又面向第二批启动的聚集区征集“四链”融合项目,有力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在聚集区的集聚。
与此同时,为提升秦创原产业聚集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省科技厅充分利用丝博会、省重点产业链推进会等平台开展聚集区推介工作,并积极指导各聚集区开展“三项改革”路演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陕西将持续发挥‘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更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省科技厅副厅长冀峰表示,陕西还将加快布局建设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支撑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张梅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