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石油油气当量突破2000万吨及CCUS技术成果 入选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

来源:西部网 2025-01-21 11:01

1月20日,国家能源局公布2024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延长石油践行“稳油增气”发展战略、产量当量突破2000万吨,以及集团自主研发的全流程一体化CCUS技术成果,成功入选该榜单。

2024年,延长石油全面超额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原油连续18年保持千万吨以上稳产增产,天然气产量首次超过百亿方,晋升国内第四大气田,油气当量历史性突破2000万吨大关,成为百年延长发展史上又一座重要里程碑,在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陕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能力更强、成色更足。

为深入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延长石油积极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科技攻关和工程实践,通过17年不懈努力攻关形成CO2捕集、利用、封存及安全监测系列技术成果。该成果经9名院士专家鉴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CO2非混相驱油、CO2混合压裂、油藏CO2动态封存等三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上述成果的支撑下,延长石油建成了我国首个获CSLF国际认证的全流程一体化CCUS项目,并作为唯一企业被纳入《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2024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

一、持续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国内油气产量当量首超4亿吨

2024年,国内油气产量当量首次超过4亿吨,连续8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稳油增气”发展形势进一步巩固。其中,原油产量达2.13亿吨,相比2018年增产2400万吨;天然气产量2464亿立方米,近6年年均增长130亿立方米以上。我国最大油气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累计生产油气当量突破10亿吨。大庆、胜利等老油田持续稳产,发挥重要基础作用。海洋、非常规油气成为上产“主阵地”。海洋油气快速上产,建成多个新油气田,产量当量超8500万吨;页岩油持续巩固三个示范区(新疆吉木萨尔、大庆古龙和胜利济阳)和一个主产区(长庆庆城)的增产格局,产量快速提升至60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30%;页岩气产量保持250亿立方米以上规模;深层煤岩气产量仅用3年时间快速提升至25亿立方米,成为天然气增产新亮点。

二、鄂尔多斯盆地强化非常规勘探,助力全国最大油气基地建设

鄂尔多斯盆地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在非常规油气领域加强探索,不断扩大煤岩气勘探成果,持续提升页岩油建产规模,多措并举推动老油气田稳产,不断巩固全国最大油气生产基地建设。勘探方面,长庆等油田创新煤岩气成藏地质理论,钻遇优质含气煤岩,新增探明煤岩气地质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苏里格致密气、伊陕斜坡东部奥陶系落实多个天然气规模增储区。2024年,鄂尔多斯盆地油气产量当量约9750万吨,持续保持全国最大油气产区地位。其中,原油产量超3800万吨,姬塬、安塞等老区持续保持高效稳产,页岩油新区建产力度不断加大,庆城页岩油整装大油田建成300万吨/年生产能力。盆地天然气产量超720亿立方米,苏里格大气田保持300亿立方米高产稳产,大吉气田成为我国首个百万吨油气当量煤岩气田。

三、新疆地区新领域勘探获重大突破,油气产量当量达6600万吨

新疆地区准噶尔、塔里木等重点含油气盆地持续加强基础地质研究,深化全油气系统理论认识,强化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全力做好超深层碳酸盐岩、页岩油、库车等探区天然气上产工作,推动全区2024年油气产量当量达6600万吨。深化全油气系统理论认识,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新区新领域持续获勘探突破。塔西南落实了一个亿吨级规模储量区,顺北超深层大油气田勘探开发持续推进,我国首口自主设计井深超万米科探井—塔科1井钻探深度超1万米,成功取出全球万米深地第一筒岩心。新疆地区多个油气田持续稳产高产,富满油田原油产量突破300万吨、顺北油气田产量达到300万吨油当量,玛湖油田保持280万吨产量,中曼温北等油田产量突破70万吨油当量,博孜-大北气田产量提升至96亿立方米。

四、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亮点纷呈,天然气产量突破700亿立方米

四川盆地积极培育天然气增储上产大场面,在常规气、致密气及页岩气等多个领域获得勘探重大突破,并通过持续强化产能建设、做好老区开发调整、不断优化开发方式等措施全面推动天然气产量提升。2024年,全盆地天然气产量突破700亿立方米。勘探方面,常规气茅口组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3000亿立方米,川中致密气持续培育须家河组两大千亿立方米级增储主阵地;页岩气在大安、泸州、自贡等深层领域落实3个千亿立方米规模储量区,涪陵页岩气田达成累计探明储量超万亿立方米里程碑。开发方面,我国硫化氢含量最高的整装大气田—渡口河-七里北气田全面建成,涪陵页岩气田推进立体开发分类调整,整体采收率由12.6%上升至26.8%。2024年,四川盆地年产量突破700亿立方米,近六年年均增产超40亿立方米,国内首个“千亿立方米”天然气战略保障大基地建设蹄疾步稳。

五、海洋油气增储上产再获佳绩,原油连续5年增产超200万吨

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持续发力,通过创新建立复合陆缘盆地成藏、超浅层天然气富集新模式,通过持续加快新区建设,全力做好老区调整,积极提升深海油气开发设计、建造、安装及生产运营能力等措施,推动海洋油气产量持续规模提升。在珠江口复合陆缘盆地推动惠州19-6构造深层-超深层整体评价,发现我国南海储量最大碎屑岩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亿吨级油当量;在琼东南盆地探获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千亿立方米大气田—陵水36-1气田,开辟了全球深水天然气勘探新领域。2024年,我国海上最大油田—渤海油田原油日产突破10万吨大关,创油田开发建设近60年来历史最高水平,连续4年保持原油生产基地首位,累计生产原油超5.6亿吨。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开发项目(陵水25-1气田)顺利投产,“深海一号”大气田高峰年产量大幅提升。2024年,我国海洋油气产量当量超8500万吨,其中,原油产量连续5年增产超200万吨,为我国原油2亿吨持续稳产发挥重要作用。

六、页岩油勘探开发领域持续扩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成果丰硕

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陆相页岩油开发技术系列及配套工艺,鄂尔多斯、松辽、准噶尔、渤海湾等盆地页岩油产区主体开发技术基本定型,新区新领域页岩油勘探持续拓展。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2024年累计产量突破100万吨,成为首个年产突破百万吨的国家级示范区。大庆示范区建设进入快车道,夹层型页岩油获重大突破。胜利济阳示范区页岩油年产量50万吨,提前一年完成示范区产量任务目标。长庆庆城页岩油产量连续6年保持30万吨/年增幅,已建成300万吨产区。四川盆地复兴北区部署兴页9井试获百方高产,展现四川盆地页岩油规模增储新场面。

七、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加快创新,实现重要突破

我国海洋油气工程装备紧跟发展需求,积极推动智能化技术应用,加速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研制。我国自研地震勘探装备实现突破,相继在多个海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标志着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迈入高精度探测新时代,为海上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提供高端装备和技术支撑。我国自研装置成功应用在水深1500米“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我国深水油田主要生产设施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和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葵一号”在流花油田成功投用。“海基二号”和“海葵一号”的投用,大幅降低工程建设和生产成本,带动中国高端海洋装备高速发展。

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加快融合,厚植行业“绿色家底”

油气行业积极拥抱绿色转型发展理念,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持续推动生产用能清洁替代、新能源规模化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等负碳产业发展,为油气上游高质量发展“增绿添新”。中国石油和中国华能联合牵头的中央企业CCUS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吉林油田累计注入二氧化碳360万吨、提高原油采收率20%以上。中国石化江苏油田推进风光互补协同供电,支撑自发绿电1.4亿千瓦时全额消纳,年减排二氧化碳11.8万吨,油气生产用电自发绿电占比达到39%,建成“源网荷储”高比例绿电替代示范区。中国海油国内海上首个国产膜CCS示范项目—惠州32-5油田CCS工程正式回注。陕西延长石油加强煤化工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低渗致密油藏非混相驱油、压裂高效改造增产、油藏全空间二氧化碳封存安全评价及监测技术的研发,保障二氧化碳安全有效封存。

九、油气上游数智化跨代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油气上游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数智化转型升级,有力支撑行业提质降本增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石油发布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模型参数从330亿升级到700亿,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视觉识别、多模态交互、科学计算等专业能力大幅提升,在专业大模型、场景大模型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中国石化加强智能油气田建设规划实施,建成了覆盖所有油气田的工业物联网、集团级的勘探开发数据资源中心、油气生产信息化平台、勘探开发业务协同平台、地质工程一体化平台、勘探开发专业软硬件共享平台。中国海油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全面投产,国内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全面建成,形成可有效指导海洋油气生产平台上部模块智能化建造的整体解决方案。

十、延长石油践行“稳油增气”发展战略,产量当量突破2000万吨

延长石油稳步推进“原油千万吨以上稳产30年”及“天然气150亿方产能倍增”工程,全年油气产量当量达2014.6万吨规模,同比净增212.72万吨,为陕北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千万吨原油稳产持续推进,研发特低渗油藏渗吸-驱替渗流理论与注水系列技术,油田综合递减率由2021年的7.3%降低至2024年的5.3%,推动2024年原油产量达1169万吨。百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大气区建设取得突破,强化混合井网立体开发技术和碳酸盐岩气藏高效酸压新技术规模应用,储量动用程度达到76%,平均单井产量从0.7万方/天提高到1.25万方/天,推动延安气田天然气年产量首次突破100亿立方米,为我国再添一个百亿立方米大气田。

供稿单位: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起点新闻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