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一线行丨戏曲进乡村 文化暖民心
来源:陕西日报 2024-12-24 07:56
12月18日,省戏曲研究院二团在咸阳市武功古城演出。
“我就是来看你的,见到了心愿就了了!”12月18日,在咸阳市武功古城后稷广场省戏曲研究院二团演出现场,一位90岁的老大爷拉着“梅花奖”得主、秦腔演员李小锋的手激动地说。众多热情的戏迷簇拥在他们身旁,表达着自己对秦腔的喜爱。“唱得好!你们的戏特别好!”“你们一定要把秦腔传承下去!”
“只要我们下乡演出,就会有戏迷专程来看。去年冬天我们团巡演了23场,一些戏迷甚至跟着我们看了全部场次。”省戏曲研究院二团副团长赵丹红指着广场上的数万名观众对记者说,“今天降温了,但戏迷们热情不减。我们下午一点半开演,许多村民上午十一点就带着凳子过来等着了。”
话音未落,锣鼓声响起,大戏开场。舞台上,演员高亢的声音响起,舞台下,观众纷纷跟唱,激昂的秦腔回荡在整个广场上。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影响力,在繁荣群众文化大舞台、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倡导社会新风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近年来,陕西将“戏曲进乡村”作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举措,每年举办1万多场“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让众多乡村群众享受到新时代文化惠民新成果,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为塑造文明乡风营造良好氛围。
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我省精心选择西安市易俗社文化街区等35个地点作为陕西省2024年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集中示范演出点,已完成演出1.2万余场,超额13.07%完成演出任务。全省“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补助资金共534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付补助资金2409万元,陕西省级财政配套补助资金2939万元,确保全年平均为每个乡镇(街道)演出不少于8场。
为更好发挥戏曲艺术的宣传引领作用,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乡村文明新风尚,西安、咸阳、渭南等地围绕党的二十大、乡村振兴等主题,编排演出了一批积极向上、贴近群众生活的戏曲作品;汉中将陕南特色剧种汉调桄桄经典剧目搬上舞台,以文艺轻骑兵的形式送戏下乡,让惠民演出覆盖更多群众。
为更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安康在演出现场开展非遗图片展览、流动阅读服务、红色文化图片巡展等活动,同时为群众讲解未成年人保护、防范电信诈骗等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及热点问题。
为丰富群众的视听体验,惠民演出不再是单一的戏曲表演,而是将更多不同形式的剧(节)目搬上舞台。延安、榆林将陕北说书、陕北民歌等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穿插其中。商洛加入新创戏曲《祝福歌》等。为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部分地方在演出时还设置互动环节,让群众登上舞台。
与此同时,我省积极开拓线上渠道,运用秦岭视云APP、视频号、抖音等各类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直播和录播,打破地域、时间限制,有效扩大惠民演出的覆盖面,让更多群众获得优质文化的滋养。我省对“戏曲进乡村”线下演出进行同步线上直播的做法,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的肯定和推广。
“秦腔是刻在秦人心里的印记,是秦人自己的歌。”看着舞台下越聚越多的观众,李小锋动容地说,“‘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不仅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戏曲表演,拉近了文艺工作者与群众的距离,还普及传承了戏曲艺术,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把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落到实处。”
3个多小时的大戏,在跌宕起伏的情节过后落下帷幕。台下,响起此起彼伏的掌声、喝彩声……
记者 柏桦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