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平凡岗位 践行初心使命

来源:陕西日报 2024-07-01 08:14

编者按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担当、一份坚守。我省各行各业中,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共产党员。他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的工作中坚守初心使命,扛起责任担当。“七一”前夕,记者采访了4名基层党员,倾听他们勇于担当、默默奉献的故事。

“板报爷爷”19年的坚守

d8cdd685-0aac-46ad-9fe8-ad96c7cbd24c.jpg.2

“板报爷爷”杨升堂在书写板报(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陈玮文/图

6月28日清晨,阳光洒向大地,西安市未央区西铁渭滨社区的广场上渐渐热闹起来。“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不少居民围在广场东侧的黑板前,一个小孩念出了声。

一位老人身着蓝色工装,左手拿报,右手执笔,在黑板上工整地书写着。他就是“板报爷爷”杨升堂。

杨升堂家住西铁渭滨社区,是一名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前,他在西安铁路局黄堡火车站工作,是站台调度员,同时兼职办板报,宣传铁路安全教育。这份宣传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一直牢记在心。

那个年代,火车站很繁忙。作为一名新中国的建设者,杨升堂在工作岗位上奉献了40年。2005年,杨升堂随儿女来到西安生活。看到社区广场上闲置的黑板,他主动请缨为社区办板报。

“退休了,人闲不住,不如把板报交给我,让我发挥一下余热。”杨升堂恳切地说。

不承想,这一写便是19年。19年间,杨升堂不断寻找有黑板的社区,先后为新民社区、安仁坊社区、向荣社区等40多个社区义务办过板报。直到近两年,由于身体原因,他才停止奔波,只在西铁渭滨社区广场办板报。

在邻居心目中,杨升堂是最靠谱的宣传员,总能及时将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基层,把国家最新的大政方针讲给大家听。

“老杨又来出板报了,咱去看看又有啥大事新鲜事。”在西铁渭滨社区,只要杨升堂出板报,邻居们便会过来看。

为了办好板报,杨升堂每天坚持读报练字。

在他的家里,报纸杂志和板报草稿随处可见。《人民日报》、《求是》杂志、《陕西日报》是杨升堂的必读刊物。他会仔细琢磨报刊上的理论文章和金句,然后写在黑板报上。

建党百年系列报道、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的消息、《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的社论……19年来,杨升堂阅读了大量报刊,将时事要闻写进板报,让邻居通过这一“窗口”了解时事、获取知识。

“老杨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到板报上了。”杨升堂的老伴说,如今,儿女们生活安稳,步入晚年的杨升堂更是将心思都扑在办板报上,平时总是书不离手,读到适合出板报的内容就会标记出来,再拿到社区广场上去抄写。

因为年事已高,杨升堂出板报的速度越来越慢,也越来越吃力。现在,每次出板报时,他总会带上一个小板凳,写标题时颤颤巍巍地踩上去;写到后半部分,他就得扶着腰扎起马步……从版面设计到出完一期板报,杨升堂要花费3个多小时。

每出完一期板报,杨升堂都会用手机拍一张照片,再把照片做成纪念册。现在,纪念册已经有厚厚三大本。

“只要还有力气,我就会办下去。”杨升堂说,黑板虽小,内容不少,记录着10多年时光变迁,见证着群众日子越过越好。虽年事已高,但他仍希望能把这块传递好声音、正能量的阵地建设得更好。

以技术创新助力中国智造

ef12b351-e392-4c94-b86b-6011f71bf537.jpg.2

6月27日,张俊在办公室查阅资料。

“2023年初,公司计划开发主打海外市场的新车型。从立项到产品下线,我们只用了9个月时间。”6月27日,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汽车工程研究院,商用汽车研究所(以下简称“商研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张俊告诉记者。

新车型的推出并非易事,需要进行大量试验。其中,汽车环境适应性试验俗称“三高”(高温、高原、高寒)试验,是在设计允许的极限环境中,检验整车性能及可靠性,确保满足客户使用环境需求。张俊介绍,主打海外市场的新车型必须在2023年底完成开发测试,试制试验一项也不能少。

时间紧、任务重,整个项目开发,寒区测试的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产品将不能按时上市。2023年底,在张俊的统筹调度下,项目团队北上黑河,行程1万公里,单程转场3000公里,进行各项试验验证。

冷启动试验在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窗口期是早晨6时至8时。项目团队人员提前一天,把试验设备布置在车上。因为气象条件变化的不确定性,每天都需要做两套试验计划,及时调整试验设备和人员安排。大家不顾严寒天气,争分夺秒,以确保试验顺利进行。“每次试验成功,大家就像打了胜仗一样高兴。”张俊说。

在各环节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新车型顺利下线。如今,首批产品已销往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用品质诠释了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

张俊大学毕业后入职陕汽,在车架厂、汽车总装配厂、电子电器所等的基层岗位锻炼2年后,2015年进入陕汽汽车工程研究院开展研发工作。

多年来,商研所党支部以党员为核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将支部建设与重点项目攻坚有效融合。作为商研所党支部书记,张俊带领支部党员,努力打造有信仰、作风好、能攻坚的战斗堡垒。张俊说,商研所党支部大力支持党员示范岗建设,积极协调资源,完善师带徒体系,将党员示范岗创建与人才培养相融合,不断完善整车性能开发体系及评价规范,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性能开发能力。

商研所党支部以新产品、新技术为导向,积极策划推进产品创新及开发,持续保持并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研发工作中,张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支部攻坚克难,力争技术领先。他说:“我们将继续积极践行制造强国战略,推进陕汽商用车与陕重汽‘双轮驱动’企业发展路径转型,创新打造‘新能源+智能网联’全系列商用车开发平台,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力量。”

记者 王帅文/图

奔走在古城的“追梦人”

0453a2f3-c925-49ff-87d6-7ff7797f378b.jpg.2

6月25日,外卖小哥冯天雷用手机处理新订单。

盛夏的古城西安,酷暑难耐。6月25日7时,外卖小哥冯天雷准时来到配送站点领取防暑降温物品,并第一时间联系队员领取。13时,接单间隙,冯天雷在餐馆点了一份简餐。收到手机上弹出的新订单提醒,他扒拉了几口饭,又匆忙出发了。

既兼顾团队管理,又穿梭在大街小巷努力送餐,这是冯天雷的日常。

今年38岁的冯天雷个子不高,寸头下是一张黝黑的脸。退役军人、党员、外卖骑手是他身上的3个标签。

2014年,当兵8年的冯天雷退伍后回到老家河南济源,开了一家餐馆。由于缺乏经营经验,他的初次创业最终未能成功。

带着去大城市闯荡的热情,2018年,冯天雷只身来到西安。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外卖员这一当时的新兴职业。时间自由、多劳多得的工作特性,满足了这个“浑身是劲”的年轻人的需求。

“因为在部队时每天都会进行负重长跑训练,我养成了每天跑20公里的习惯。跑外卖对我来说,算不得什么!”带着满腔热情,冯天雷加入外卖骑手行列。

然而,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却隐藏着许多艰辛和挑战。由于对配送区域路线不熟,缺乏经验而一次性接单过多,遇上交通拥堵、天气恶劣等,配送超时、客户投诉一度难住了这个外地小伙子。

“咱当过兵的人凡事不能轻言放弃,要干就尽力干好。刚开始送餐时,我一边跑单一边仔细研究地图,一有空就向有经验的同行讨教。”回忆起成为“送单王”的“成长秘籍”,冯天雷滔滔不绝,“一单单积累下来,哪条路线能少遇红灯、堵车时如何绕路、从哪个门进比较省时,我都了然于心,还总结了一套与顾客沟通的小技巧。”

2020年,为使配送服务专业化、制度化,西安饿了么成立“优选战队”。因送单量高、服务优质,冯天雷被推选为首批队长之一。

从专职跑单到兼职管理,角色的转换意味着多了一份责任。冯天雷为自己的团队起名“伯狼军团”,提出“古城骑士、保质保量、安全第一”的口号。他不仅把自己的跑单心得倾囊传授给队员,还将在部队中培养的良好作风传递给队员,要求队员在送餐途中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换位思考、耐心服务。在冯天雷的带领下,“伯狼军团”多次获得“最强战队”称号,先后培养出队长6名。

除了本职工作,身为党员的冯天雷总愿意做一些别人看来“多余的事”。

几年前,一名骑手在送餐途中被处于视线盲区的公交车撞倒。得知情况后,冯天雷第一时间召集附近骑手,安排报警、呼叫救护车、值守现场、补送外卖……在他的协助下,这次事故很快得到解决,受伤骑手也及时得到救治。

“当时,我没想太多,就觉得我是党员,一定要赶快救人。”提起这件事,冯天雷平静地说。

在同事眼里,冯天雷像一位大哥,处处关心别人。遇到听障人士骑手,他尽可能地将他们召集到自己的团队,手把手教授跑单技巧,提前帮他们编辑好与顾客的沟通短信。即使有队员已经离开团队,他也会定期与他们联系,主动询问困难需求……

从事外卖工作6年来,冯天雷先后荣获西安市“优秀退役军人志愿者”“最美蓝骑士”等称号。他还是西北地区唯一一个“正义蓝骑士”称号获得者。

“多劳多得的感觉让我心里很踏实,我喜欢这个职业。”采访结束,戴好头盔、骑上摩托车,冯天雷又出发了。他的身影逐渐消融于这座城市的众多奋斗者中,一路步履不停,奔跑向前……

记者 席晨文/图

用青春汗水诠释奉献意义

88fbf01a-cf71-42c5-a716-a564e31b67d2.jpg.2

6月23日,临近毕业,王国政收拾大学期间的获奖证书准备寄回老家。

6月23日,西安邮电大学学生王国政早早来到位于学校保卫处的一间办公室。这是他所在的西安市退役大学生士兵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队的办公地点。“5月8日,我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王国政对记者说。

22岁的王国政是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20级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生。2020年,他从山东聊城考入西安邮电大学,4年来,智育成绩与综合成绩均为专业第一。第十八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陕西省最美志愿者……这厚厚一摞证书和奖状,是他大学4年的成长见证。不久前,他考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2021年6月,王国政联系西安市多所高校国防教育类社团,成立了西安市退役大学生士兵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队,带领大家宣传无偿献血、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他本人也签署了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截至目前,西安市退役大学生士兵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队吸纳了来自西安邮电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的11个高校团体,有2466名注册志愿者,累计开展养老服务、“三献”宣传及国防教育等活动1000余场,服务时长超21万小时,服务群众250余万人次。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支付、扫码乘车一度困扰老年人的生活。看到这一问题后,王国政利用专业优势,以智慧助老为切入点,发起“青伴夕阳”大学生智慧助老公益服务项目,组织志愿者在社区开展每周一次的智慧助老服务,还围绕智能手机、数字出行、数字健康、数字防诈、数字消费5个方向编撰了一整套数字教学课程。他个人被聘请为社区讲堂教学老师。2021年3月,在长安区香溪路社区,王国政首次登上讲台为老人讲解智能手机的使用。“讲了大概半小时,老人们学习积极性高涨。”王国政说。

“青伴夕阳”大学生智慧助老公益服务项目获得陕西省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以及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项目、陕西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西安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10余项荣誉,并在2023年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称号。

毕业并非终点,而是全新起点。王国政表示,他将继续以实际行动,积极把小我融入大我,为理想挥洒青春汗水,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记者 王帅文/图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