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蔬果中的“节水密码”

来源:陕西日报 2024-06-25 07:56

05a851dcb22c6b739cca9a7fb4495b7f.png

6月24日,绿蕾现代农业园区工作人员在移栽菜苗。

记者 申东昕文/图

新一季的猕猴桃即将成熟,果实挂满了藤蔓。6月24日,在宝鸡市眉县横渠镇青化村的猕猴桃园里,管水员乔让让看着微喷灌管洒出的滴滴水珠润泽地里的果树,喜上眉梢。

乔让让负责的猕猴桃园位于宝鸡市青化万亩节水示范园,属于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灌区。该示范园由明渠灌、管道灌、喷灌3部分构成,灌溉面积1.9万亩,涉及眉县横渠镇4个行政村28个小组。

石头河水库是关中西部重要水源地。随着城市供水量不断增加,城市供水与农业灌溉用水矛盾凸显。如何正确处理用水和节水之间的关系?

“答案是高效节水灌溉。”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办公室主任王伟说,“我们加大灌溉制度执行力度,严格执行计划取水;强化水价杠杆作用,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全面推行分类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等措施,引导农户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的习惯、增强了节水意识,实现了农业节水和增产的双赢。”

“这片辖区从东干九支渠引水,原来是明渠,因为蒸发渗漏等原因,水损比较严重。2005年,我们利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项目实施了改造工程,将东干九支渠改为自压输水地下固定管网。2006年,我们投资建成管道灌溉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实现水量自动监测调控。”王伟说。

除了明渠改管道,原先的“浇地”也变成了“浇作物”。“种植猕猴桃的用水量非常大。以前我们种猕猴桃都靠打井挖渠、大水漫灌,很浪费水。100多亩地共用两口井,水根本不够用。每逢天旱都没水浇。”青化村村民张富社对新的灌溉模式赞不绝口,“5年前,在灌溉中心的引导下改成喷灌后,我们的用水量大大减少。灌溉系统用手机就能操作,提前设定好,就会自动开水关水,省工省水也省钱。”

经过灌溉方式改造升级,青化万亩节水示范园渠系水利用率由原来的0.43提高到 0.81,粮经比由2005年的7∶3变成现在的1∶9。王伟算了一笔账:“灌区经济作物明渠灌水定额每亩111立方米,管道区灌水定额每亩82立方米,喷灌区灌水定额每亩65立方米。在每亩地的灌溉用水上,管道比明渠节水29立方米,喷灌又比管道节水17立方米。目前,青化万亩节水示范园年节约水量340万立方米,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达6200余亩。管道地下埋设的布置方式,节约耕地面积150余亩。”

眼下正是猕猴桃的生长关键期。在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灌区,新的节水农田灌溉模式大显身手。

在太白县咀头镇,绿蕾现代农业园区车间里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新鲜罗马生菜。车间旁的智慧农业综合监控中心显示屏上,蔬菜长势、土壤指标、生长环境等数据实时显示。

“温度、湿度、pH值等数据实时监测,超过规定值后会自动调节,并往工作人员手机APP上发送预警信息。”在现场忙着采摘和整理蔬菜的工作人员曹海霞说,“48小时后,我手上这些菜就能摆到香港市民的餐桌上。”他们收到订单后就开始采摘新鲜蔬菜,摘好的蔬菜经过预冷、包装,再用飞机或冷链车运往全国各地,最大限度地保证蔬菜新鲜。

“为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我们研发了绿蕾农业APP,进行互联网远程控制水肥一体化灌溉,最大化利用水资源,实现智慧种植。”园区负责人艾科平告诉记者,目前,绿蕾现代农业园区高山特色蔬菜种植面积达1500亩,蔬菜品种30余个,年产量3000多吨,其中2000吨是供港蔬菜,其余长期供应盒马鲜生、肯德基等连锁门店,价格比地头价高不少。

绿色节水农业发展日新月异。放眼宝鸡,一座座水库雄伟壮丽,一条条灌渠纵横交错,一块块农田硕果累累……一幅水润田畴、农民增收的美丽画卷渐次铺开。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