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快乐课间系上“安全带” 让学校和老师放下“包袱” 让学生自由放松
来源:西安日报 2023-11-24 08:39
课间的快乐拍手歌,深受学生喜爱。 (高新三十一小供图)
最近,关于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11月20日,西安市教育局发出《关于优化中小学校课间活动管理的通知》,鼓励学校适当延长课间活动时间。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通过适度活动或远眺等方式放松休息。
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最自由、最快乐的校园时光。各学校课间十分钟到底是什么情况?对于课间十分钟,大家都怎么看?连日来,本报记者也兵分多路深入多所学校开展了调研和采访。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和老师,确实各有各的烦恼和“包袱”,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学生:“自从教室搬到三楼,我们都很少到操场了”
“自从上了二年级,教室搬到了三楼,我们都很少去操场了。”这是雁塔区一小学二年级学生小七(化名)随口的一句话。她告诉记者,一年级时因为教室在一楼,大家经常一下课就跑到操场上去玩,课间特别开心。但二年级教室在三楼,出于安全因素考虑,老师有“交代”,不要“私自”下楼。除了大课间可以去操场上跑操、做广播体操,其他课间同学们几乎是在教室或者班级楼道区域度过。
小七说,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第二节课后的大课间或者课表上的体育课。“只有这时候,才能放心地去操场上活动。”
“现在去操场玩,就是教室在一楼的一年级孩子的‘专属’,其他年级孩子都不能下楼玩,更何况去操场!”小七的妈妈黄女士不知道这样的举措是好还是坏,“孩子们都已经习惯了,如果哪天和同学偷溜着去了操场,回来还给我‘炫耀’呢!”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不少学校都在鼓励孩子走出教室,也创设了各种环境和区域供孩子们课间活动,但是,“课间十分钟受约束”的现象也有不少。
曲江一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高女士反映,课间除了上厕所,孩子多数也是待在教室里,和同学说说话,或者在教室外走廊站站。灞桥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张先生认为,操场是孩子们释放运动天性的最佳场所,“如果连自由的课间都被局限在狭小的区域活动,何谈让孩子们释放天性,自由成长?”
老师:课间十分钟最大的顾虑,当然是学生的安全
谈及课间十分钟最大的顾虑是什么?“当然是学生的安全!”西安市实验小学麟德校区教师张西彬脱口而出。对个别老师为确保安全无事出现“圈养”学生的做法,张西彬非常理解,但他也觉得这实在是因噎废食的做法,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学校鼓励孩子们课间都到室外活动、锻炼,保护视力,舒展身心。”张西彬给记者介绍了自己所在学校在课间安全教育方面的一些好做法。
记者了解到,该校在课间安全教育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如体育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制定安全活动规则。掌握急救技能的值班领导、教师和保安一下课就进行课间巡查,实现课堂与课间学生安全的无缝对接;学校还挑选安全意识强的学生肩负“红领巾安全监督岗”的职责,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时制止不安全行为,必要时向老师汇报。
“我们也希望看到,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晴朗的蓝天下,温暖的阳光中,到处都是孩子活泼的身影。”受访老师小雪(化名)是城区一小学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她告诉记者,实际上老师的课间十分钟同样也被剥夺了。“原本,老师与学生一样,下课时间可以喝水、上厕所,甚至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然而现在,课间,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还要操心孩子们的安全,时不时要被迫‘监视’学生的举动。”
“为确保学生在安全前提下享受课间十分钟,学校费了不少心思。”小雁塔小学大队辅导员王瑶表示,班主任老师经常在班会课上,对一些不文明和比较危险的行为进行提醒和规范。体育老师会给学生课间活动规划场地、提供器材,指导孩子们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同时,学校在主要活动场所设置了“双岗”,由老师和安保人员做好“服务型”保障工作。大队干部、值周生、各班文明监督岗学生也会在各点位进行巡视,如发现不文明和危险的游戏、运动行为,会及时进行制止。
破局:化解“安全敏感症”,需要用法治的力量撑起“安全伞”
为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难道就不让学生课间十分钟到操场上活动了?
“学生课间被‘圈养’,限制自由活动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出于对安全问题的担忧。”对此,一位从教30多年的老校长直言不讳,楼道、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区域,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一旦学生在课间发生意外伤害,学校将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为防止此类事件发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强管理,严格防范,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小雪老师也告诉记者,她的一位教师朋友,就曾遭遇过一起校园安全事故纠纷。“当时是课间活动,两个小男生追逐打闹,其中一名学生不小心被撞倒在地导致骨折,家长将矛头对准学校和老师。事情虽然最后得到了妥善处理,但中间过程很曲折,自己也是既心疼学生又心疼老师。”
“因噎废食不可取,因为校园安全事件的可能性而‘圈养’学生更不可取。只要学校自身义务履行到位,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给孩子课间活动的自由与快乐。”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宋程程律师表示,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只要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尽到教育、管理职责,那么课间一般不会出现安全事件,即使出现,学校抑或老师也不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那么,怎么样才算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呢?宋程程律师详细介绍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学校硬件设施、设备不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校园安全的法律培训;课间安全及注意事项的提示;发现争执或者不安全行为能够及时制止;已经发生安全事件学校能及时采取救助措施并通报家属及管理部门。同时,随着保险的介入,一般学校会投保校方责任险,学生也有校园意外伤害保险(学平险),即便出现安全事件,学生的人身权利也是能够有保障的。
在宋程程看来,守护课间十分钟,让学校和老师放下“包袱”,需要我们用法治的力量为课间十分钟撑起“安全伞”。只有为快乐课间系上“安全带”,学校不再因过度担忧而束缚手脚时,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到课间的自由活动时间。 (记者 程静)
碑林区小雁塔小学:
努力为学生创设阳光课间场域
11月23日上午,明媚的冬日暖阳照耀在碑林区小雁塔小学的操场上。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就像欢快的鸟儿一样,从教室里冲了出来,偌大的操场即刻沸腾起来。
记者看到,操场上奔跑着无数孩子,好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小麻雀,叽叽喳喳,欢悦闹腾。足篮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受到孩子们的喜爱,还有许多孩子在踢毽子、跳绳、打沙包、勾着腿蹦蹦跳跳,开心地做着各种游戏。一群孩子还飞快地跑到操场边的博种园,仔细观察自己亲手种下的植物的生长情况。
“我们的老师很少拖堂,所以我觉得课间活动的时间挺长的。课间很少有同学待在教室,大家都愿意出来玩。”五年级一班学生张君翊觉得,课间跑一跑、跳一跳,不但身体能放松,心情也舒畅,下一堂课才能更专注地听讲。
记者发现,该校校园开阔,环境优美,建筑古朴,所有教室均设置在一、二层。打开教室门,便有宽敞的活动场地,极大地方便了孩子们课间十分钟进行各类体育活动。
“让儿童天性在课间释放,对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小雁塔小学大队辅导员王瑶说,学校在拥有标准足球场的同时,近年来还新增了篮球和排球场,整修了教学区小型活动场地,陆续开设了“教室外”的活动功能区,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阳光课间场域,如今学生活动场地已达近万平方米。(记者 王燕)
记者手记
让课间重归沸腾 需要家校社“合力”
记得我们小时候,学校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女孩子们跳绳、跳皮筋、翻花绳,男孩子们滚铁环、打玻璃弹珠、摔纸片,即使身在当时文体器械缺乏的农村学校,孩子们也会因地取材,“文”能翻花绳、玩击掌,“武”能抱腿斗鸡、挤暖暖……沸腾热闹的课间十分钟,回想起来,是很多“70后”“80后”的童年闪闪发光的记忆。
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如今,学校大部分教室在教学楼上,孩子人数多,课间活动空间小。课间十分钟,孩子们下楼没玩一会又要上楼,要是挤在楼道打打闹闹,风险又高。孩子们稍微磕碰一下,个别家长便要找学校、找老师“算账”。老师们索性要求学生减少下楼,多在教室里学习、刷题,不少家长也乐见这种“热爱”学习的场面。
孩子们正是精力充沛的年龄,却被“困”在教室,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诸如学习效率低下、运动不足、视力下降、内向寡言等,无疑也是家校“合谋”作用的结果。课间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内心充盈和健康成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育张弛有度,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打破 “圈养”怪圈,让孩子释放天性,让课间重归沸腾,体现的是教育理念和责任担当,考验的更是家长、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能力。这需要多元化手段加强安全教育,合理的保障机制为学校“撑腰”;需要勇于担当的学校管理者,在自由与管理的平衡中主动作为,更要有通情达理的家长,多一些理解,配合支持学校。
让人欣喜的是,“课间十分钟受约束”现象日益受到重视,从国家到地方,相关举措和政策越来越多。11月20日,西安市教育局发出通知,优化中小学校课间活动管理,要求不得采取“拖堂”或其他方式挤占课间休息,不得对学生课间设置不必要的约束……我市不少中小学对课间十分钟也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与尝试,阳光大课间欢乐不断。
这些,无疑都释放出积极的信号,让天真烂漫的孩子释放天性,让课间重归沸腾已经不远了。 (记者 程慧)
关于“课间十分钟”她给孩子们上了这样一堂课
心理课上,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小游戏。 (高新三十一小供图)
本报讯(记者 程静)“课间十分钟都能做些什么呢?”“玩游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11月23日上午第三节课,是西安高新区第三十一小学二年级6班的心理课,当白丽娟老师走进教室,问起孩子们这一问题时,孩子们雀跃地讨论起来。
于是,一堂关于《校园生活真快乐——课间十分钟》的主题课程就此展开——课堂上,白老师通过心理、道德与法治、音乐等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带孩子们“穿越时空”,体验古代骑竹马、踢毽子、扑蝶、九连环和七巧板等游戏;玩起了翻皮筋、滚铁环、跳皮筋、跳房子、弹弹珠……孩子们大受启发,兴趣浓厚。
“真正的游戏是充满生活感和想象力的游戏。可以说,如果孩子不做游戏,就无法成长。”在白丽娟老师看来,课间十分钟,孩子们除了可以在操场上沐浴阳光肆意奔跑,欢呼雀跃打球跑跳,释放天性外,在教室里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做很多有意思的游戏。
记者了解到,除了“别有用心”的课程设计外,该校的课间十分钟活动也是别样精彩。学校开辟了适合低年级孩子玩的地面游戏,游戏以方格、圆圈、数字、字母等为主,色彩亮丽,设计巧妙,健身与趣味融合。户外游乐设施也是学生们最爱的地方,学校二楼平台的墙壁,设计了有趣的华容道、五子棋、传声筒等丰富多彩的小游戏,课间,在老师们的组织下,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在这里畅玩。教室里,小小的魔方在孩子们的手中旋转、扭动,不停地变换着,同学们敏锐的观察力和迅捷的动作,引来老师们的阵阵赞叹……
“今后,学校还将持续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在课间充分活动起来、快乐起来,真正享有课间,并保证孩子们自由、安全地度过每一个课间十分钟,在校园中快乐成长。”副校长李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