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相约西安!
来源:西安发布 2023-10-30 22:51
10月3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干货满满
你最关心的会议情况
都在这里
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孟浩介绍,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将于11月3日至5日在西安隆重举办,大会以“硬科技·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突出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邀请专家院士、企业家、投资家、关中平原城市群以及其他兄弟城市代表等嘉宾,开展交流合作。其间将举办1场大会开幕式、1场“双中心”建设主题论坛、5场平行论坛、5场专业论坛,共计12场活动。
其中,5场平行论坛为:
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论坛、外国专家座谈会、2023光子产业暨硬科技成果转化论坛、2023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论坛、第24届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年会。
5场专业论坛为:
2023数字经济“新基建”论坛、2023新能源与智能车高峰论坛、2023中国(西安)人工智能产业高峰论坛、中国(西安)网络安全元宇宙产业论坛、增材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大会集学术交流、会议会展、科技招商、产业融通、国际合作等为一体,重点展示硬科技创新发展典型案例、项目和成果等,活动内容丰富、务实高效。
小编了解到
大会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突出引领性
本届大会组织举办“双中心”主题论坛,拟邀请高校和行业专家学者等代表参加,紧盯国家“双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就如何发挥西安科教资源优势,凝聚社会集体智慧等内容进行探讨,助力西安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同时,将发布《硬科技白皮书(2023)》等。
二是突出开放性
大会邀请了英国驻华大使馆伦敦发展促进署、马来西亚、柬埔寨驻西安总领事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多家国际机构代表出席大会或以视频方式致辞参与,将举办外国专家座谈会和留学人员座谈会,聚焦如何进一步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全方位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进行讨论,促进国际合作交流。
三是突出产业性
大会围绕提前布局和助推新兴产业发展,拟举办光子产业成果展、网络安全·元宇宙产业论坛、新能源与智能车高峰论坛等,签约一批光子产业战略合作计划,落地西安市先导产业创新中心集群等项目,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问答环节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
问: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请问硬科技大会及品牌影响力对赋能西安创新发展都有哪些意义?
西安市科技局局长李志军:
硬科技大会作为西安最具科技特色的盛会,已经成功举办六届,重在搭平台、促产业、聚英才。
大会先后发布了《硬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硬科技创新白皮书》等研究成果和西安市科技创新系列政策,成立了上交所科创板企业培育(陕西)中心,设立了全国首家硬科技支行和首家硬科技仲裁院,丹·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姚期智院士领衔的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落地运行,近三年通过大会累计签约项目超过100个。
西安高新区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以“西安硬科技十大突破”为代表的多项技术成果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西部超导、铂力特、瑞联新材、华秦科技等一批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硬科技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西安作为硬科技的原始策源地,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通过对硬科技从“0”到“1”的多路径、全方位探索,持续提升全市科技创新基础研究能力,加快构建完善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集聚”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在硬科技城市科创品牌的引领和带动下,我们立足科创资源优势,充分释放创新动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较好成效。总的来看,赋予全市创新发展的意义和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 | 一是城市创新能力实现跃升。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西安排名由2021年第33位、到2022年第22位、再到2023年19位,连续跨越三个台阶,成功实现“三级跳”。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7.9件,同比增长26%。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相继进入国家战略布局,碑林环大获批建设国家硬科技创新街区,西工大大学科技园入选全国首批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 | 二是企业创新主体持续强化。 |
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全市三年共新增上市企业35家,总数达到104家,其中绝大多数是硬科技企业。2022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431家,同比增长46%,今年有望再创新高。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34家,居副省级城市第5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23%,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
★ | 三是众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
复制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经验,制定印发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机制、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备案管理与绩效考评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五年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达到2881.3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今年截至10月20日,已完成2283.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今年以来新增培育技术经理人1380名,总数达到2609名,组织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100余场,累计参与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约600项。
★ | 四是科技机制首创成效显著。 |
创新开展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模式,被纳入教育部典型经验组织推广。全国首创推出“技术交易信用贷”,被《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作为典型经验刊发。全国首单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业务成功落地,融资规模8.27亿元,入选2023年度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点任务。以秦创原建设为支撑,促进西安咸阳创新驱动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相关经验案例,被中央科技委向全国转发。
问:西安高新区是获批的全国首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请问在硬科技赋能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硬科技技术突破,今年有什么新的打算?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华:
三年来,高新区GDP从2020年的2410.08亿元,迈上2022年的3104.2亿元,年均增速13.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6%上升到近8%。具体来说:
★ | 一是以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布局了先进阿秒激光、高精度地基授时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新型研发机构—科学园—科学城”的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累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200余项,硬科技产品应用在“天宫、蛟龙、天眼、胖五、大飞机”等国之重器,以及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
★ | 二是以体制机制创新加速硬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
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推广“一院一所一校”成果转化模式,组建教育科技人才创新联合体,构建技术经理人“1+3”服务体系,开设企业创新积分制六大应用场景,破解了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等难题。
★ | 三是以科创企业五培工程壮大硬科技企业群体。 |
实施科创企业“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五培工程,打造千亩上市企业产业园。三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数量成倍增长,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12家、上市企业20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9家,科创板募资规模近100亿元,位居国家高新区前列。
★ | 四是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
三年来,累计建设硬科技产业项目174个、总投资达288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增速超30%,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闪存芯片生产基地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 | 五是以多元化创新要素构筑开放包容创新环境。 |
设立了全国首家硬科技支行,上市全国首单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成功争取国开行50亿元政策性贷款资金。探索形成“企业主导、市场培训、政府补贴”的人才供给模式。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平台,锻造一流营商环境。
去年,聚焦区内企业技术创新,西安高新区遴选发布了硬科技十大技术突破。今年,西安市获批建设“双中心”,西安高新区主动站位、率先发力,既鼓励高校院所开展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又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涌现了一批“硬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解决了国家“卡脖子”问题,相关技术产业化进程持续推进。
下一步,西安高新区将站在“双中心”核心区建设的新起点,坚持“又高又新”的发展使命,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让更多的创新主体在此融通汇集,让更多的硬科技成果在此应运而生,推进形成“双中心”硬科技示范,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1月3日
让我们聚焦盛会
相约西安
为西安的“硬实力”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