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效打桩、精准定位 全国首台套海上光伏智能打桩装备正式上水运行
来源:西部网 2023-10-30 10:25
全国首台套海上光伏智能打桩装备“电建海装001号”正式上水运行
西部网讯 10月28日,从山东威海传来捷报,中国电建西北院在新能源领域的重点科技研发应用项目——全国首台套海上光伏智能打桩装备“电建海装001号”在威海正式上水。
现场,长66.66米,宽22米的“电建海装001号”自船台缓缓移动。其具备国家“首台套”重大装备条件,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该装备“加持”下,我国海上光伏在近海施工领域将实现高效打桩、精准定位以及智能化操控的全新突破,可大幅缩短海上光伏建设周期,降低项目建设开发成本。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海阔凭鱼跃。”相比于受土地资源、生态环境限制以及高度内卷的陆地光伏,广袤而深邃的大海近年来为众多光伏领域行业者打开了想象空间。我国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理论上可开发海上光伏的海洋面积约71万平方公里,风、光资源潜力巨大,“下海”正在成为光伏应用新场景。
全国首台套海上光伏智能打桩装备“电建海装001号”正式上水运行
2022年,山东率先启动海上光伏规模化布局。今年5月,由中国电建西北院和国家电投山东能源建设的山东文登HG32海上光伏成功离网发电,标志着我国近海海域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要突破。
海上光伏虽然是新能源产业的新“蓝海”,但项目建设受风浪、潮汐、海洋生物等复杂环境影响,其面对的关键问题在于光伏板的固定,而要固定就要做好桩基,目前我国还没有用于海上光伏打桩的专用设备。
全国首台套海上光伏智能打桩装备“电建海装001号”正式上水运行
“现在利用的内河湖泊桩基施工设备体量小,不适于海上施工,像‘小马拉大车’;而海上风电桩基施工设备则面对成本高、经济效率低的问题,像‘大马拉小车’,‘电建海装001号’的成功上水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中电建(西安)港航船舶公司执行董事张伟形象地向记者介绍。
“电建海装001号”长66.66米,宽22米,型深4.5米,配备了2台40米、30吨克令吊,2台行程5米的移动台车、2台固定定位桩。中国电建西北院副总经理李蒲健介绍,“该设备实现了高效打桩,较海上风电等海洋工程等桩机施工装备效率提高了3~4倍;精准定位则突破了单一锚机定位,增加了移动台车与锚机配合的综合方案,既实现精准定位,又避免了施工过程中涌浪的影响;智能化操控则集成了船舶管理、打桩定位、能效管理、安全检测、视频监控五大系统,充分实现了船机、船岸的有效结合。”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蓉表示,“电建海装001号”成功上水不仅为文登区海上光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也对推进光伏全产业链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全国首台套海上光伏智能打桩装备“电建海装001号”正式上水运行
已申报各类专利60余项
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项目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电建西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尉军耀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国内最早开展风电、光伏新能源业务的单位之一,中国电建西北院早早布局清洁能源领域,历经30年的耕耘与探索,已形成代表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技术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电建智慧’。”
据了解,截至2022年末,中国电建西北院勘测设计的并网风电规模6845万千瓦,并网光伏规模4125万千瓦,分别占全国风电、光伏总装机的17.6%和11.4%,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中国电建西北院快速融入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大力布局光伏发电绿色能源产业。自2021年开始进行市场调研,历时2年,凭借“投建营”一体化优势,完成了可研、研发、设计、建造的全过程,投资建造了“电建海装001号”海上光伏智能打桩装备,顺利实现了智能化打桩装备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该装备投运后将大幅缩短海上光伏建设周期,降低项目建设开发成本,具备显著技术优势和广阔应用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电建海装001号” 海上光伏智能打桩装备现已被申报各类专利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已授权各类专利30余项,申请软件著作权5项。“这一装备成功上水、驭光入海,既是中国电建西北院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齐鲁大地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成果,必将成为我国海上光伏业务蓬勃发展的重要引擎。” 尉军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