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另一种生活

来源:陕西日报 2023-09-10 07:53

如今,在国内各大城市,听播客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8c976521471fdb8bd639b6c4265b37fe.jpeg

西安本地播客节目《掰馍会谈》主创在线下与听众交流互动。 受访者供图

追热点、找共鸣、长知识……随着播客节目进入人们视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了播客的有趣之处。它不同于文字、图片或者视频,其作为媒介的独特性,可以满足人们在碎片时间高效接收信息的需求。

“像是一位在耳边的朋友”,这是播客的独有魅力。

听播客到底在听什么?有人说是“边走边听万卷书”,也有人说“听过之后再回想,脑子里竟然什么都想不起来”……在听播客的过程中,人们通过这种媒介与更广范围的世界产生了某种连接,在自己的个人圈子里“听见”了另一种生活。

用声音记录生活

9月4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在西安一家金融机构上班的马超背上背包走出公司,熟练地戴上耳机,继续收听上午通勤路上没听完的节目。耳机里播客节目的声音陪伴他度过拥挤的晚高峰回家路。

“听播客已成为我每天上下班通勤的习惯。当耳机里传出主播侃侃而谈的声音时,压力似乎也减轻了许多。”马超告诉记者,播客如今就像他的“生活伴侣”,每天都离不开,一有时间就会“见缝插针听一下”。

播客是对英文Podcast的直译,代表了一种基于互联网传播的音频内容,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网络电台节目。

这种媒介形式,如今越来越流行。

在中文播客平台“小宇宙”CEO舒玉龙看来,18岁至35岁来自新一线、二线城市的人群是播客的主要听众,他们往往兴趣广泛,喜欢户外运动、展览演出、文学电影、商业前沿文化等内容。

相较于传统媒介,播客之于听众的作用更多是闲聊与陪伴。播客节目《日谈公园》创办人之一的李志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想聊什么就聊什么,想请谁来聊就请谁来聊,想怎么聊就怎么聊。

播客也是一种陪伴

“明日复明日,明日有的是。”这是一档历史文化类播客节目《加州101》的口号。也正是在这平淡且琐碎的“明日复明日”中,主播“加叔”以声音为媒介,陪伴着无数听众。

按照播客从业者的说法,播客本来是为生活中的零碎时间设计的,尤其是那双手和眼睛统统被占用、唯有耳朵有空的时间。多位接受采访的播客用户坦言,早晚高峰期挤地铁、干家务、开车、锻炼……在这些场景中,播客最重要的功能不是获取信息,而是一种情感向度的陪伴。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职场“小白”,刘娇娇自觉还有许多知识要学。“我会利用零碎时间来听播客,这既是一种生活陪伴,更是一种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通勤路上,刘娇娇常会听一些英文类播客节目,以此来锻炼自己的英语听力。除此之外,她还会听一些职场情商课程和心理课程的节目。

在西安本地一档播客节目《掰馍会谈》中,你会听到关于这座城市历史文化、建筑风格、户外徒步甚至看病就医等形形色色的内容。该节目主播之一的“白师傅”曾做过几年音乐类播客节目,机缘巧合下,他认识了另外两位朋友,三人“一拍即合”决定做这档围绕西安这座城市的文化输出类播客节目。

“一方面是想让本地人更加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以及城市变迁中的有趣现象,另一方面则是想让更多外地人了解西安、认识西安、爱上西安。”“白师傅”坦言,这就是做该节目的初衷。

播客作为一种媒介,长期的关注和聆听,也让许多节目和听众之间成了一种彼此的相互陪伴。在节目举办的线下活动中,当听众说出节目上的那些梗大家都懂时,那种氛围就像老朋友聊天一样轻松温馨。

“播客是这些听众的人生背景音乐。”多年的播客行业经历,让李志明深刻体会到播客的特殊性,“如果说图文模式是最准确的、视频是最丰富的,那音频是最有温度的。”

小众兴趣的价值

记者出身的程衍樑在2018年与他人合作出品了一档播客节目《忽左忽右》。在这样一档自定位为文化沙龙类的节目中,他们会请来各领域的专家谈近期热点话题。

像《忽左忽右》这样的节目,很大程度上与知识传播密不可分。也有听众反映,一旦遇到自己喜爱的某期节目,也会购买相关主题的书籍进行延伸阅读。

尽管中文播客的用户数量正在快速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听播客依然是一种小众兴趣所在。不过,这种小众兴趣的价值却在播客模式不断迭代的过程中显现出来。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赵茹表示,这种价值一方面体现在播客自身的传播力,例如节目中讨论某一领域的话题,继而引导听众通过延伸阅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的价值则更多显现在经济方面,包括播客中穿插的广告以及一些付费类节目。

人称“加叔”的主播还有一档付费节目《中东往事》,其受欢迎程度在“看理想”“蜻蜓FM”等播客平台上远超其他同类型的历史类节目,以至于许多听众绕开付费会员只单独购买该档节目。

“这么多内容的梳理不是小工程,感谢‘加叔’带来如此丰富有趣的历史课,给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东历史文化的高效切口,以便更好地观察世界、认识自己。”一位听众说,这档共81集、总时长超过4000分钟的《中东往事》,不仅让听众对中东历史有所了解,更让听众学会了以史为鉴去观察这个世界。

如今,当知识付费逐渐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时,作为小众爱好的播客也成为广告主新近重视的渠道。在一些订阅用户数量巨大的播客节目中,多个品牌开始尝试投放营销广告。

不过,这种资本“加持”的节目依然占比较小,大部分中文播客创办人还在坚持“用爱发电”,远没有达到可以作为全职工作的程度。探索播客的价值,或许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记者 周明 见习记者 李子言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