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元宵·世相|“花灯”奶奶王蒲芳:手艺人更是“守艺人”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3-02-05 07:47
文/李卓然图/贺桐视频/杜鹏
剪花、染色、搓纸绳、绑骨架、裱糊……临近正月十五,77岁的花灯艺人王蒲芳越来越忙碌。从农历腊月开始,她制作的手工花灯就供不应求,每天加班加点的赶制成了她这段时间的常态。
王蒲芳是“长安砲里年节花灯习俗”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花灯制作的第四代传人。走进王蒲芳的家,记者被眼前的花灯世界吸引,莲花灯、盆盆灯、兔子灯、老虎灯、狮子灯……大大小小的手工花灯挂满了屋子,形态各异、色彩鲜艳,展现出浓浓的年味儿。
“从年前开始就订单不断,手上的活也挺重,这段时间制作的100多个花灯早早就被订购完了。”王蒲芳和记者聊着,手上的活一刻没停,还在忙着给一个“兔子灯”粘贴装饰。
王蒲芳从8岁开始跟着爷爷奶奶学着做花灯,到13岁已经熟悉花灯制作的整个流程。近70年的漫长时光里,制作手工花灯、传承手工花灯技艺,早已融入到王蒲芳的骨子里,从未中断。
王蒲芳告诉记者,做灯送灯在她父辈手里,都还十分兴盛。那时候的关中地区,人们十分注重民俗习俗礼节。娘家给出嫁的女儿送灯寓意“送丁”,祝福女儿多子多福、人丁兴旺。
女儿生了孩子后,娘家人开始给孩子送灯,之后每年都送,叫“追灯”,一直送到孩子12周岁,叫“完灯”。农历正月十五,当孩子们一窝蜂似的跑到街上打灯,各自炫完自家花灯的奇巧,撞完花灯,把花灯烧掉,热闹的春节就算正式落幕了。
手工花灯的制作工序复杂,从扎灯的纸捻子到绑扎骨架、渗染彩纸、铰花、凿灯围子、裱糊灯,都要遵循传统工艺,有时候一个人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才能组装好一盏花灯。“制作花灯的每道工序都是一门学问,一点都马虎不得。简单的花灯得30多道工序。像莲花灯更复杂,得50多道工序。”王蒲芳说。
除了对制作工艺的精益求精,王蒲芳还对花灯所用的“纸”进行了创新。王蒲芳说,之前做花灯的纸多为“标语纸”,色彩单一也不结实,做出来的花灯颜色单调。现在改用吸水性更强的宣纸,色彩晕染起来更到位,效果也更好。
王蒲芳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见到的很多元素是她制作花灯的创作灵感源泉。她做的十二生肖花灯惟妙惟肖,兔子灯还安装轮子,可以提着它,也可以放在地上拉着它“跑”。“做兔子灯就要看起来像只兔子,虽然在某些地方进行了夸张,但还是要让人能一眼认出来,这样才达到了做灯的目的。”
近年来,王蒲芳带着自己制作的花灯参加过西安城墙灯会、中国民间花灯精品展等多个活动,其制作的莲花灯、盆盆灯、狮子灯等手工花灯还被中国彩灯博物馆收藏。除此之外,她还致力于“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为感兴趣的学生们讲解花灯的历史文化,传授花灯制作技艺。
王蒲芳表示,只要有人想学制作花灯,她一定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但遗憾的是,她至今没有找到“接班人”。“制作花灯耗时巨大,工费较高,无法与价格实惠、做工规整的电子灯笼相抗衡。每年只能卖一个月的收入无法维持生计,仅靠兴趣难以持久。”王蒲芳说。
在感慨之余,王蒲芳每年仍会利用业余时间做花灯,并积极参加相关非遗展示活动。“现在年龄大了,容易忘东忘西,我把手工花灯的制作方法都一一记录在纸上,为的就是让手工花灯制作技艺得以传承。”
“再艰难,再不挣钱,我也要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不能让它在我手里断了。”王蒲芳表示,只要身体允许,她还会继续做花灯,尽自己所能去传承花灯技艺及花灯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这项非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世相,镜头里的陕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