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

​“再见曹禺”:经典作品该怎样传承?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2-01-13 10:21

f5ba676cc46ed7ece2262b6db79245e2.jpeg

新版《雷雨》剧照 (北京人艺供图)

2021年,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曹禺诞辰111周年。在这一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正式投入使用,剧场开幕便上演了全新排演的《雷雨》《日出》《原野》3部曹禺经典作品。此外,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也复排了《雷雨》《日出》2部剧作;央华戏剧出品的连台戏《雷雨》《雷雨·后》在全国巡演……

多年来,曹禺的经典作品不断以各种艺术形式被搬上舞台,人们对于曹禺的关注和研究也从未停止。面对新时代的观众,对于这些经典作品,我们应该怎样传承?

凝聚时代精神 连接当下情感

1910年9月24日,天津小白楼万家迎来了一个小儿子,祖母给他取名家宝,小名添甲,这便是曹禺。曹禺在海河边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虽然衣食无忧,但压抑的家庭环境和自幼丧母的悲痛,使他稚嫩的心里充满了苦闷。

曹禺自小热爱文学和戏剧,23岁时,他的苦闷随着他的文字喷薄而出,写就了《雷雨》这部中国话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之后,他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多部剧作。

这些剧作不仅脍炙人口,更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不仅被译成英、法、俄、德、意等多种语言,而且在各个剧院和中外舞台常演常新。其戏剧还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舞剧、歌剧、京剧、地方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

“曹禺的戏剧作品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因为有了曹禺和他的作品,中国现代戏剧有了巨大的创造和发展,曹禺作品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超越了时代,是一个了不起的存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说。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在《纪念曹禺诞辰110周年》的文章中谈到,从现实存在出发,曹禺对人类的弱点和宿命感到无奈、悲哀,但是他又不自觉地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看到人的存在和人性内涵的丰富、复杂,对不幸的人们流露出深深的悲悯。因此,他笔下的一系列人物,形成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鲜明群像,他们不仅有生命的质感、人性的内涵,更有时代的烙印、哲思的韵味。“曹禺戏剧的剧中人与今天的观众依然能产生某种精神连接、情感共鸣。优秀的创作者,是时代生活作用于心灵并在艺术的熔炉里锻造而成的。”宋宝珍说。

向内挖掘剧本 向外变换表达

曹禺的剧作不仅有着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有着对人深刻性和复杂性的细致描摹,其现实主义更有着强烈的开放性。在2021年上演的不少曹禺戏剧作品,创作者都在戏剧文本上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挖掘,做出了符合当今观众审美的各种创新。

曹禺剧场的开幕大戏新排《日出》利用投影将前后两个表演区同时展示给观众,让不同时空的人物在舞台同场交会,充分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新鲜的不只是舞台上的形式,更多体现在内容上。此番新排,剧组从曹禺8万多字的原剧本中,找回了原来几版演出中被删节的部分,强化了部分人物的表达。我们力争忠实原著、挖掘原著,再进行现代感的表达,让年青一代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该剧导演冯远征说。

北京人艺新版《雷雨》根据1934年最初未删减过的剧本进行创作,重新设计序幕和尾声,序幕在纱幕后演绎,传统的、驯良的侍萍和时代的、反抗的繁漪都离开了周朴园;而尾声,那些被害死的青年,从死地里站起来,打着伞走向历史。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教授丁明拥认为,这一版《雷雨》满足了观众对重塑经典的期望,给北京人艺注入了新活力。阴云密布的天空、序幕尾声的纱帘、明暗对比强烈的灯光,3个年轻人的死和周朴园回忆中的侍萍都被搬到了台前,扩展了原作隐藏的空间与时间,给人极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在新版《原野》的创作中,北京人艺的艺术家则希望能将作品中的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东方美学相结合,呈现一种“天、地、人”的概念和关系,在舞台上展现一个连接天堂与地狱的空间,人物的情绪动作和行为心理,都在不断挣扎和求索,既可以成为天使,也能成为魔鬼。为此,新版《原野》无论在舞美、灯光、音乐,还是演员形体、造型表演方面,都会另辟蹊径,不仅采取人偶的形式,还出现了三人组的现场乐队,从视觉、听觉等各个方面实现一种心理感受与舞台环境的融合感。

央华戏剧邀请法国导演埃里克·拉卡斯卡德将《雷雨》与曹禺女儿万方创作的《雷雨·后》捆绑为“连台戏”,深刻解读了《雷雨》中人性的幽微且最终让活着的周朴园、繁漪、鲁侍萍得到了和解。埃里克·拉卡斯卡德赋予了《雷雨》大理石纹样的天幕,《雷雨·后》充满诗意的呈现,使得前者成为视觉上最现代时尚的版本,后者成为情感充沛的人心、温暖乐观的人性的诠释。

对于近年来不断有新排曹禺剧作上演,剧评人、导演白瀛比喻说:“排演经典作品的难度,就像拂去岁月覆盖在经典作品上面的灰尘,将经典作品的底片浸润在显影液中。”

守正才能创新 切合时代精神

经典的魅力可以跨越时空。就如《雷雨》,有人痴迷于它的戏剧结构,也有人爱它对于人性的描写。它的主题在不同时代得到不同的诠释,从最初的社会问题剧,到后来的反封建、反家长制,再到今天埃里克·拉卡斯卡德剖析出五层内涵——有关于欲望、爱、灵魂伴侣的寻找、绝望、死亡;有女性在父权体制家庭下,想要自由生活的愿景;还有父子之间的抗争等。

近年来,对于曹禺作品的改编层出不穷,有些改编甚至引发了不少的争议。对于经典的改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应坚持守正创新,守住曹禺作品中对于人生存困境的关注,对于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揭示,对于悲悯人文关怀、深邃哲理深度的表现,对于现实主义精神的开掘。在此基础上,以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这才是符合时代精神的改编。(记者 刘淼 刘源隆)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