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播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红核桃让大山深处的村民生活红红火火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0-06-24 19:05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翟羽佳 王英淇)在我省陕南许多地方,特别是秦巴山区,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绿色无公害的优质“山货”,近年来通过网络和电商平台,走向了广阔的大市场。曾经“养在深闺人不知”的山货,如同插上了翅膀,打开了销路,正在成为助力山区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优势资源。村民田小英的幸福生活就从一颗颗小核桃开始。

眼下秦岭山里的核桃正值生长期,一场大雨过后,商南县清油河社区田小英家的红皮核桃树长势喜人。

商洛市商南县清油河镇清油河社区脱贫户田小英:“我们这不是有句俗语,农历六月六核桃灌油,现在趁着早晨天气凉,把树下的草除一除,保证它的果肉饱满一点,吃起来更好吃一点。”

田小英家所在的清油河社区几乎家家都有核桃树,但在过去管理松散不成规模,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几年前,为了促进产业增收,村集体成立了红皮核桃产业基地,情况开始有了新变化。

田小英:“每年到春天的时间,村上统一安排人来除草施肥,冬天会给核桃树保暖杀虫,到核桃成熟时会保底价收购,不用操心,收益挺好的。 ”

清油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张驰:“我们社区红皮核桃产业基地,占地200亩,栽种了6000株核桃树。目前是初期,三年后达到丰产期,预计每亩产值2000元,可以带动365户群众增收致富。”

一大早就开始忙活的还有同村村民陈世林,作为商南县清油河社区远近闻名电商卖家,在刚刚过去的618网络购物节,他网店的红皮核桃已经脱销。

陈世林:“618期间卖了四千多单,大概两万多斤。”

记者:“这个结果您满意吗?”

陈世林:“因为缺货,没有货了,当地没有货了。”

陈世林是土生土长的清油河人,过去一直在外打工,三年前36岁的他回到家乡开网店。那时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村上还很少见。

陈世林:“那一年我们在广州打工,觉得外面的核桃卖得非常的贵。我从老家带了一点核桃给同事吃,同事都说我们这边的核桃品质好。然后就有个想法,把我们这边的农产品核桃给卖出去,所以我就回来开这个网店。”

因为核桃品质好,价格公道诚信经营,陈世林的网店回头客很多,生意也越来越好。

陈世林:“卖的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三千多单,一年也就是能赚个二十多万三十万的样子吧。”

陈世林的网店不仅卖掉了清油河镇近三分之一的核桃,有时货源紧张,还要从商南、丹凤等地收购核桃来销售。陈世林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

陈世林:“未来三四年这个样子,我想开一个核桃加工厂。因为这个核桃加工之后,比卖初级的利润更好一点。带动我们当地的农民致富奔小康。”

除了核桃,清油河镇的特色山货还有很多,香菇、板栗、黄花菜、天麻、白芨、木灵芝,一年四季出产不断。因此,像陈世林这样主营山货的电商,在清油河镇早已遍地开花。

商洛市商南县清油河镇副镇长何显芳:“现在已经引导培育电商企业20多家,年收入突破百万元的电商企业有8家,每年销售的农特产品总值达到两千多万元。下一步我们准备建一个仓储物流产业园,解决电商企业仓储物流难问题,让电商企业在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