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双线育人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 2025-10-21 14:27
十月的三秦大地,秋意正浓。西安理工大学校园内,各民族青年学子相聚在一起,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团结的气息。学校创新采用“线上前置筑基+线下深化铸魂”模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亮点频出。
线上前置搭桥梁,筑牢思想第一关
早在新生报到前一个月,西安理工大学便依托线上平台,为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8个民族的80余名新生开启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置学习计划。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新生祖力亚尔·艾尼瓦尔在学校阳光工作室“民族文化学习平台”留言区写道:“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伟大民族,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
学校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等内容整合为16节精品视频课,为新生提供系统的理论滋养。同时,为解决线上学习互动难题,学校组建了由民族生辅导员及少数民族骨干学长组成的“线上导学团”,开展“云端读书会”“线上答疑沙龙”等活动,实现了“未入校园先铸同心”的教育成效,为各族学子融入校园、凝聚共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线下实践聚合力,构建互嵌育人场景
9月28日,在西安理工大学“共铸中华:内蒙古特色工艺美术作品巡展”现场,蒙古族新生阿木尔正热情地向同学们讲解展品背后的文化故事。他说:“从恢宏的皮雕画到精巧的民族饰品,都蕴含着各民族交流的密码。”
开学后,学校将教育场景从线上延伸至校园各处,构建起“实物展+故事会+实践课”的三维育人体系。除了民族特色工艺美术巡展外,学校还举办了“石榴籽同心故事会”,各族新生分享家乡的民族团结故事,在情感共鸣中深化“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知。此外,“同携手·共追梦”各族学生一对一结对帮辅活动中,87对学习伙伴结对同行,共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规划大学成长路径,增进了各族学子之间的感情。
学测融合促转化,锚定成长新坐标
10月19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考核现场,西安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郭瑞鹏对同学们说:“考试不是终点,而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新起点。”此次考核采用“理论笔试+认知测评”的模式,聚焦民族理论、国家民族政策等核心内容,重点强化新生对“五个认同”的深刻理解。
近年来,西安理工大学建立了“前置学习—线下深化—实践转化—长效培育”的全链条教育机制。未来,学校将依托“民族团结进步月”“民族文化节”等平台,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民族地区社会调研等活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西理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