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综合 强骨科 百年红会扬帆启航 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全面开诊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23-06-30 08:54

远看像一艘航母,近观似律动流水。静谧沉稳的白色基调,营造出舒缓宁和的治愈系表达。舒展大气的建筑形态、曲线的立面造型,在隐含“八水绕长安”文化韵味的同时,与周边文景山公园的山盘水曲相得益彰。

这就是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西安市卫生健康领域建设的十三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西安市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概念最新的一所医院。经过近三年的建设,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于4月21日全面启用,启用后极大地缓解了医疗服务压力,提升了床位周转上升空间,满足了社会对中医康复治疗的需求。

着眼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覆盖西北 辐射全国

西安市红会医院成立于1911年,作为西安市最早的公立医院,历经百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院三区”发展格局,拥有北院区、南院区及阎良院区。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位于经开区建元二路北段666号,西侧为文景山公园,东侧紧邻尚贤路,总投资约58亿元,用地314亩,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床位设置3408张,拥有136间手术室,总机动车停车位6800余个,同时配备有不少于总停车位10%的快速充电车位。

北院区区域位置优越,比邻西安北站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两大国内最高等级交通枢纽核心区,辐射西北、连带周边。基于“12333”发展战略,围绕“大综合、强骨科”发展目标,着眼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紧跟“内科医疗外科化,外科医疗微创化,微创医疗精准化”的行业发展趋势,加强对新技术、新业务培育和奖励,不断打造优势学科集群。

北院区将全力提升脊柱、关节、创伤等优势专科,并有力带动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血管外科、烧伤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肾内科、血液内科等非骨科科室发展,努力打造心脏病、脑血管病、消化病、呼吸病、风湿病、代谢病等多个优势学科集群,以骨科为优势学科,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及国际医疗服务、高端医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不断提升综合诊疗能力。

“H立方”红会医疗建筑模式 打造国际化标准医院

北院区由东西门诊楼综合楼,4个住院楼、行政办公楼、感染楼、动力楼、高压氧舱等组成,整体为“H立方”的形状,这是汲取了百年红会的发展历史脉络中标志性“门头”要素衍化而来,代表着通过百年(Hundred years)历史与红会(Hong Hui)医院的荣光(Halo)汇聚,传承了红会品牌,代表着实现人性(Humanity)环境与健康(Health)目标的疗愈(Healing),体现了理念资源共享与安全高效的就医思路。

建筑大多采取低层结构设计,其中科研教学楼层高为20层,四栋住院楼分散布局,与东西门诊综合楼组成医疗主楼,楼内共设计了200多部手扶电梯,以“水平加纵向”的通道搭建,确保楼内通行便利。

北院区的设计以“H立方”为理念,充分考虑超大规模医院的独特布局特征,结合红会医院“大综合、强骨科”的学科建设目标,创造性提出了以3000床规模医技为中心的“红会医疗建筑模式”。

医技功能集中化,有助于进一步加强红会医院的医疗技术优势,作为整个医院的支撑核心,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医疗活动效率。住院门诊分散化,契合医疗建筑发展轨迹,创造优质室内外就医环境,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格局。同时进一步缩短就医流程,形成安全高效的医疗建筑集群。通过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与安全高效的就医,实现人性环境与健康目标的疗愈理念,建成国际化标准医院。

以患者为中心 科学规划精细化管理

北院区的建设从最初的规划到管理,都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位于东门诊综合楼东南角的急诊医学中心,共有四层,设有急诊抢救室、药房、CT及核磁检查室、手术室、EICU病房等功能区,建有停机坪,服务功能强大,完全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需求。

急诊医学中心的北侧就是医院东门诊综合楼,32个门诊单元,约230间诊室分布于楼内区域外侧,中间位置则为辅助科室,科学合理的布局,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便捷患者就医。一、二层设置有骨科诊室及门诊超声、血透、影像、检验等辅助科室,三、四层设置有非骨科科室诊室及ICU病房、输血、静配中心、手术部用房等。门诊全部投入使用后,日服务患者预计达2万余人次。

在门诊功能区域设置中,医技科室紧密结合科室以急缓需求分布,突出服务患者功能。术中影像、放射、CT室,磁共振室、放疗科、核医学科等科室,组成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综合型影像诊疗体系,配备核磁共振、CT、DSA、DR、数字胃肠机、直线加速器等主流先进的影像学检查设备,高效化为患者诊疗服务。

医院的病区设置以“人文化”“酒店式”为理念,病房分为单人间、双人间及三人间,所有病房配有储物柜、独立卫生间、淋浴房;房间采用暖色调装修,宽敞明亮。病区公共区域摆放沙发作为会客区,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

感染楼在北院区南侧,共三层,设有胃肠道感染、呼吸感染门诊,与其他病区完全隔开,避免交叉感染。以“平战结合”的思路,在感染楼前将预留1000余平方米的大草坪,下方配有齐全的水电接口,一旦遇到大型公共突发事件,24小时内就可搭建成规范化独立传染病院,同时救治200-300名患者,凸显了医院的社会责任担当。

科研教学楼与感染楼比邻,主要设有医疗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技能中心等,汇聚陕西省重点实验室脊柱仿生实验基地等一批高精尖实验室,全面建成使用后,将成为医院科研、教学提供一体化的硬件和软件支撑。

医院从实际需求和服务目标出发,打造定制化一站式服务清单。从常规的环境管理、布草清洗服务、安保服务、班车服务、中央运输、工程服务、餐饮服务,到彰显高品质服务价值的智能化平台服务、辅医服务、司梯服务、会议服务、商业街服务等,以需求为前驱、以目标为导向,建立健全医院后勤一站式服务细目矩阵。使医院后勤保障管理工作实现精细化、智慧化、数据化、可视化和专业化。

另外,为了更好的提高医院品质,院内共建设广场及下沉广场各4个,花园5个,并设立系列文化展示区,作为院区文化传播载体,让患者增加归属感、幸福感,同时将修建占地850平方米的院史馆,提高院内职工凝聚力、向心力。

西安吹响“北跨”集结号 西安市红会医院率先垂范

今年年初,蓄势待发的西安正式迈出了城市规划的重磅一步——加快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全面吹响西安城市“北跨”发展“集结号”。

“大西安‘北跨’,红会医院可谓是先锋。”闫自强院长说:“我想红会医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在我们的科学研究过程当中,我们和秦创原的一些研究机构对接,把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的一些研究项目在我们医院落地。基于此,我相信红会医院在未来科研这一块,一定会产出高质量项目,助力高质量发展。”

这所具有国际化标准的大型现代三甲医院全面开诊后,依托比邻高铁站、机场的便利交通,服务范围可覆盖西北、辐射全国、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红会人”也将积极创建国家区域(西北)骨科医疗中心,推动西安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均衡布局,助力西安打造成“西部领先、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高质量区域卫生健康中心”,为健康西安、健康陕西、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走出综合楼置身橘园,一座“H立方”的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红会医院的“历史之门”。再现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医院大门,传承和发扬的是西安市红会医院的历史文脉,建筑文脉。通过百年历史与红会医院的荣光汇聚,宣告西安市红会医院开启了新征程。

站在新的起点,一艘西部航母正待扬帆,西安市红会医院必将像一座灯塔,抚慰温暖每一个人的身心。 余明

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可乘坐地铁2号线至红会医院北区站下车,C出口向南300米到达。医院24小时服务热线:029-83661911。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