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共建生态城市 共享美丽汉中”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南郑区
来源:西部网 2025-04-16 17:37
4月11日,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共建生态城市 共享美丽汉中”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南郑区非遗小镇黄官镇、汉山村生态产业示范园、牟家坝镇云峰寺茶园等,实地探访南郑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展现其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的创新实践。
非遗小镇:生态传承与产业振兴的双向赋能
黄官镇以“非遗+生态”为核心,通过“传承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工坊+电商+研创基地”五位一体模式,打造汉中藤编非遗文化产业园。在保护传统技艺的同时,注重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非遗产业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全镇聚集40余项非遗技艺,培育藤编龙头企业7家、合作社5个、家庭工坊36户,带动65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藤编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形成“非遗+旅游”“非遗+电商”等生态友好型产业链,既守护了传统技艺,又实现了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汉山村:农文旅融合的生态产业示范
汉山村依托秦巴生态屏障优势,坚持“生态优先”发展路径,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全年有节”生态产业示范。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机制,发展优质特色水果3200余亩,培育7个专业合作社和8家企业,年集体经济收入达60.5万元。该村创新举办“七节一宴”品牌活动,将桃花节、月季观光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与生态农业结合,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通过科学规划生态种植、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实现农业增效与生态保护双赢。汉山村先后获评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三金”机制,共享生态红利,走出了一条“产业延链、生态增值、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云峰寺茶园:茶香里的绿色经济密码
牟家坝镇云峰寺茶园是南郑区“以茶兴农”的典范。始建于1975年的茶园核心区面积1200余亩,其中589亩获有机认证,辐射带动周边2000余亩茶园发展。通过引进国家级茶树良种,主产汉中仙毫等系列产品,云峰寺茶园屡获国家级茶博会金奖。2020年,茶园获评陕西省“十佳美丽茶园”,带动茶农人均增收超万元。实现生态保护与茶产业提质增效的双赢。
生态战略与治理: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南郑区立足“绿色循环、汉风古韵”发展定位,统筹“山水林田湖矿地房文”九类生态资源资产300余处4万余亩,探索“生态+、文化+、旅游+、农业+”复合产业模式,形成“龙藤汉山”等典型。全区“两品一标”认证面积达3.67万亩,农业总产值突破78.9亿元,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61.8亿元。同时,南郑区强化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12个市级重点村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5%以上,14个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实现污水治理率100%。还通过“科技之春”“六·五”环境日等宣传活动,提升全民生态意识,为绿色发展凝聚社会共识。
此次采访活动充分展现了南郑区在生态资源转化、绿色产业培育、民生福祉提升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从非遗技艺的生态传承,到有机茶园的绿色种植,再到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南郑区正以“两山”理论为指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为汉中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贡献鲜活样本。下一步,南郑区将持续深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让“共建生态城市、共享美丽汉中”的愿景在秦巴腹地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