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国有博物馆的创新之路
来源:陕西日报 2024-03-19 10:42
近日,“一纸灵犀——现代折纸艺术展”在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集中展出了十多组现代折纸艺术作品,是西安近年来首个现代折纸艺术展,展品极富创造力与想象力。这已不是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第一次举办这种新颖的展览,此前具有实验性质的“修复日记——一幅油画的重生”科普展为广大观众揭开油画修复的神秘面纱,普及油画养护知识。
西安文化底蕴深厚,博物馆数量众多。在国有博物馆数量多、藏品丰的情况下,非国有博物馆如何出彩?很多博物馆给出的答案是——创新和差异化。
“身处陕西这样博物馆资源丰富的地区,对我们来说既是环境优势,也是巨大压力。”3月4日,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副馆长、社会教育部主任张和鑫在接受采访时说,“‘创新’是我们近年来积极寻求的发展方式。通过创新,找到差异化发展的模式和路径。这意味着我们要找准自身定位,做到与国有博物馆的内容有差异,并在展陈、多样服务等方面多下功夫。”
提到博物馆,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与文物、历史相关的内容。作为一家艺术博物馆,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注重从艺术角度诠释本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东方美学。
“我们在选品和布展时,非常重要的一条标准便是‘美’。通过对美的展示和诠释,增强人们对艺术的兴趣。比如,古代壁画中的图案、线条、色彩就能够很好地展示传统艺术中美的形式、内涵和古人的审美意趣。”张和鑫说。
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是首次将“国际五星级酒店+精品博物馆”的成熟模式引入内地的新型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与国有考古院共建壁画保护修复基地的非国有博物馆。依托该基地,博物馆每两年举办一届曲江壁画论坛国际学术会议,目前已举办五届。会上,众多国内外壁画专家会聚一堂,交流壁画保护修复经验及艺术史研究成果,助力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壁画研究和保护水平。
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馆长周天游为博物馆写下了八字方针:守法、规范、创新、求实。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是全国首个明确将“守法”作为首要原则列入办馆方针的非国有博物馆。“守法、规范是我们馆十多年来行稳致远的关键,也是我们获得国内外国有大馆、文博单位支持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关键。”张和鑫说。
近年来,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聚焦能够体现中西方文化交流以及融合现代科技手段的创新性展览。开馆10余年,引进境外展览6个,馆藏金器展足迹遍布法国、瑞士、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等国家。“现代光影技术能够极大丰富博物馆的展陈手段,增强展示效果。我们希望利用当下最新的科技成果实现展览的智能化、互动化,让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创造者。”张和鑫说,“我们正在打造数字博物馆,这样,即使馆内展览结束了,观众也能在网络上欣赏这些艺术精品并收获线下展览难以呈现的内容。”
4月中旬,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将联合多家博物馆在陕南农村地区设立首个乡村博物馆工作站,通过互联网技术链接乡村和博物馆,把博物馆的展览和西安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成果分享给更多人。
与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遥遥相望的,是在城西的大唐西市博物馆。3月2日,从广东来西安游玩的陈园园将旅途的一站设置在大唐西市博物馆。她说:“我希望带家人看看‘大馆’外的小众博物馆。这里给了我很大的惊喜,让我不仅能了解唐朝的丝路贸易,还能看到千百年前长安百姓的生活。”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国内首座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遗址类博物馆,是唯一反映盛唐商业文化、丝路文化和西市历史文化的主题博物馆,唯一在唐代长安城西市原址上再建的、原真性保存“西市遗址”的博物馆,也是陕西省唯一一座非国有的一级博物馆。
博物馆原址曾是大唐的西市,承担着货物中心集散地的重要职能。市民游客踏入博物馆,便能看到大厅正中悬空的玻璃地面下是西市的车辙和排水渠遗址,厅北露出十字街、石板桥和房基遗址。展厅内陶瓷器、陶俑、金银器、丝绸、玉器等2万余件馆藏文物静静地躺在陈列柜里,诉说着那段贸易史。
我国当代的非国有博物馆诞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博物馆行业有规模、有潜力的文化遗产保护、收藏、展示的重要力量。非国有博物馆在展示内容上往往更加丰富多彩,在形式上更加灵活,既补充了地方文明史,又方便了群众参观。以收藏和展示为中心任务的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共同承担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使命。
省文物局官网显示,陕西目前拥有114家非国有博物馆(纪念馆),从名称和简介来看,它们多聚焦于某个类目,打造小而精的展陈,发挥自身差异化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非国有博物馆已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