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碑名刻:解密榆林“九边重镇”历史

来源:西安晚报 2023-09-02 09:50

97e8f2a338f01dbe5e3101106658a4da.jpeg

翟曹明墓出土的石墓门

0e589e178cb81b17764733da2cb5e3f7.jpeg

拓跋守寂墓志铭

□文/图 卜丁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陕西300余件(方)石刻文物上榜。其中,榆林入选的3方石刻分别是北周曹明墓志铭、唐拓跋寂墓志铭并盖、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作为陕西省最北部的一个城市, 榆林北邻内蒙古、南接延安市、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九边重镇”之称。不论是生活在北周的曹明、唐代的拓跋守寂,还是宋代的折可存所留下的墓志,都为解密“九边重镇”历史提供了大量实证——

“夏州天主”粟特后裔翟曹明

墓门精彩纷呈:表现明显祆教宗教信仰

现珍藏于榆林靖边县文物管理所,2004年出土于靖边县统万城遗址的曹明墓志,根据墓志文可知志主曹明即“西国人”翟曹明,是北朝时入居中土的中亚胡人。

墓志文云:“祖宗忠烈,令誉家邦。受命来朝,遂居恒夏。”所谓“恒夏”,是当时对今山西北部和陕西北部地区的泛称。北魏以司州改名恒州,治所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升统万镇置夏州,治所在岩绿县(今陕西靖边县白城子)。

墓志主职衔,是当地管理胡商、 征收赋税的官员。这块墓志和西安北郊出土的“康业墓志”相比,他们同为粟特人,康业也是世袭其父为“大天主”,是管理在华胡商及侨民的官员,与“萨保”“大首领”之类官职相仿。翟曹明墓志也有“夏州天主”的官职。由于粟特墓志在全国范围内出土数量较少,所以这方墓志对研究北朝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有重要价值。该墓志刻于北周大成元年(579),志石为方形,由上而下斜向断裂,现存右半截。存志文14 行,前6行完整,满行18字,楷书。志题“大周大成元年岁次己亥三月癸巳朔四日乙未夏州天主仪同翟君墓志”。除墓志外,翟曹明墓还出土了雕刻精美的石墓门,石墓门的正中阴线刻一怪兽面,“山”字形额,怒目、大鼻、阔嘴露犬牙、面目狰狞,火焰纹围绕。怪兽面左右各刻一雄鸡,呈站立势;左、右门框阴线刻有翼龙、朱雀、人物、守护神、狮形辟邪。门扉上各浮雕一武士,头戴日月纹冠,高鼻深目,留八字须,着侧开衫翻领长袍,足穿高筒靴,呈站立势。一手持三齿叉兵器,腰束皮带,配持一长剑,上体有红、棕、黄等色绘彩。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荣新江认为:“门扉上的两位武士,比照形象极为相像的敦煌莫高窟285窟的天王形象,似乎看作是两位天王更为合适,他们是翟曹明墓的守护神;门框上的两位力士,形体要小得多,则是更次一级的守护亡灵的神祇了。正像史君墓、安伽墓的墓门所呈现的情形一样,翟曹明墓墓门虽然没有祆教祭司形象出现,但天王、力士、公鸡、狮子等形象,都透露出这些同时代胡人墓葬的共同性,作为祆教神职人员,由汉人撰写的汉文墓志铭看不出任何祆教内涵,但翟曹明的墓门却表现出了他的宗教信仰”。

唐代党项首领:拓跋寂墓志

反映了盛唐时期宽松的民族政策

珍藏在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唐代墓志——拓跋寂墓志, 其主人是唐代党项部的首领,墓志刻于唐开元二十五年(737),1995年在横山县韩岔乡元盆洼村出土。考古人员发现,他的墓志记录详细,用词古奥、典故颇多,文辞朴素、亲切感人,是古代民族迁徙和融合的写照。

据榆林市文管办馆员王富春考证,志主拓跋寂,字守寂,他的先祖为炎帝之后姜姓支脉,拓跋氏是党项羌人较大的八部之一。党项羌是古羌人中较晚兴起的一支,南北朝末期分布在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河曲一带,从事游牧。隋初拓跋氏首领内附。据《北史·卷96》党项传:“开皇四年,有千余家归化。五年,拓跋宁丛等各率众诣旭州内附,授大将军。其部下各有等差。”该墓志中有“炳载前史。详于有随,名王弥府君,洎附授大将军宁府君矣”。可知他的先祖之一就是拓跋宁丛。

他的墓志还记录了他的高祖立伽内属之事:“圣唐迨仪凤年,公之高祖立伽府君,委质为臣,率众内属……入侍拜大将军兼十八部落使,徙居固阴之地,则今之靖边府也。”专家研究发现,这个立伽就是唐史上曾经记载的拓跋赤辞:“有羌酋拓跋赤辞者,初臣属吐谷浑……及贞观初,诸羌归属而赤辞不至……拜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氏,自此职贡不绝。其后吐蕃强盛,拓跋氏渐为所迫,遂请内徙,始移其部落于庆州,置静边等州以处之……”。

遥远的过去,古老的族属被新兴的民族替代,他们的迁徙、兴亡,有些被记录到历代官修史籍中,有些仅有只言片语。该墓志的出土,填补了曾悬而不决的问题,比如史料上未提及拓跋赤辞具体的归属年代,但是该墓主明确了他于唐高宗李治仪凤年(公元676~679年)归附唐朝。拓跋守寂,年纪轻轻就病逝,朝廷还给他进行了追谥。《唐会要》载:“赠灵州都督拓跋守寂‘勇’。”唐王朝对于去世的少数民族首领,或加赐谥号、或加赠官职,显示出了盛唐时期宽松的民族政策。他的墓志由夏州刺史奉诏撰文,对他的评价是:“丕承遗训,嗣有令绪,造次必形于孝悌,成功不倦于诗书……”就是说守寂年少时读书好学,忠孝两全。此外,还评价他为人处世好,从政用兵强,是国家的贤臣良将“性无伐善,乐在交贤,果于用兵,敏于从政,立礼成乐,殚见洽闻”,唐时少数民族首领在一个地方的统辖是采用世袭制的,所以“起家袭西平郡开国公……兼静边州都督”。

志石正方形,边长90厘米,四侧刻十二生肖图案。志题“大唐故特进右监门卫大将军兼静边州都督赠灵州都督西平郡开国公拓跋公墓志文并序”。志文35行,满行36字,楷书。盖题“唐故拓跋府君墓志铭”,篆书。盖顶周边刻宝相花,四杀刻瑞兽流云纹。撰文者郑宏之,署“夏州刺史”,书者郑崿, 署“洛阳县尉”。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