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资源依赖”是陕西镇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来源:西部网 2023-11-29 09:58

作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近年来陕西镇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23年8月,陕西共有10个镇上榜赛迪发布的“2023镇域经济全国500强”,入围总数位居西部第一;12个镇上榜“2023镇域经济西部50强”,入围总数位居西部第二。此次陕西上榜各镇分别是:神木市锦界镇(全国第26位、西部第3位)、神木市大柳塔镇(全国第29位、西部第4位)、神木市孙家岔镇(全国第103位、西部第5位)、府谷县新民镇(全国第107位、西部第6位)、府谷县府谷镇(全国第149位、西部第7位)、府谷县老高川镇(全国第210位、西部第9位)、府谷县大昌汗镇(全国第240位、西部第11位)、神木市店塔镇(全国第265位、西部第12位)、岐山县蔡家坡镇(全国第404位、西部第19位)、富平县庄里镇(全国第435位、西部第22位)、神木市大保当镇(西部第47位)、韩城市龙门镇(西部第49位)。

陕西镇域经济发展虽然在西部地区各省份中整体表现亮眼,但镇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强镇多数为能源矿产资源驱动,普遍存在政务服务不优、产业活力不足、区域交通不佳、宜居水平不高等问题,全省仅有4个镇入围2023年11月赛迪发布的“2023镇域投资竞争力500强暨西部50强”。赛迪四川镇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发现,陕西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三大痛点:

一是强镇占比偏少,呈阶梯式断层

从数量占比来看,2022年陕西有973个建制镇,数量位居全国第八位,但仅有10个镇上榜“2023镇域经济全国500强”,占比约1.03%,未能进入全国前十,经济强镇数量总体偏少。从位次分布来看,陕西上榜“2023镇域经济500强暨西部50强”的镇多数位于榜单的前段、后段,中段呈现阶梯式断层现象,如在全国500强镇中,陕西各镇位次排名由神木市店塔镇的第265位骤降至岐山县蔡家坡镇的第404位,在西部50强镇中,陕西各镇位次排名由富平县庄里镇的第22位陡降至神木市大保当镇的第47位。

是资源依赖过重,投资竞争力弱

神木市锦界镇、府谷县府谷镇等陕西上榜“2023镇域经济500强暨西部50强”的头部镇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得天独厚的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矿产资源或老三线建设形成的工业基础,是内需导向的“资源型强镇”,整体经济发展活力和能级不高。在近日赛迪发布的“2023镇域投资竞争力500强暨西部50强”榜单中,陕西仅有府谷县府谷镇(全国第242位、西部第3位)、神木市锦界镇(全国第418位、西部第14位)、岐山县蔡家坡镇(西部第26位)、神木市大柳塔镇(西部第32位)入围,全省辖镇普遍存在政务服务不优、产业活力不足、区位交通不佳、宜居水平不高等问题。

三是地域分布不均,北强南弱明显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大省,陕西正处在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心城市、中心城区对周边镇域的溢出效应尚不明显,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城郊休闲型、特色制造型等其他类型的强镇。从城市分布来看,陕西上榜“2023镇域经济500强暨西部50强”的12个镇中,榆林市独占9个,且包揽全省前八,其余3个镇分别隶属于渭南市、宝鸡市,其余城市无一入围。从区域分布来看,陕西上榜“2023镇域经济500强暨西部50强”的12个镇中,位于陕北地区的高达9个,其余3个镇均位于关中地区,陕南地区无一入围。

对此,赛迪四川镇域经济研究中心提出三点建议,助力陕西破解镇域经济“资源依赖”发展难题,提升镇域经济发展竞争力,打造西部地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

一是加强镇域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和激励考核,加快构建全省镇域经济梯次接续发展新格局。

加强“全省一盘棋”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按照培育储备一批、成长壮大一批、巩固提升一批的原则,加快建立符合陕西实际的经济强镇梯度培育体系。强化对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及要素保障,适时实施“昂头”“壮腰”“固尾”三大工程,探索建立“差异化”考核评价与“阶梯式”激励机制,在全省上下营造“亮晒比拼、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着力培育一批“先进镇”“标杆镇”,加快形成“头强、腰壮、尾固”的镇域经济梯次接续发展新格局。

二是因地制宜、分类引导,结合区域实际制定差异化的镇域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不同类型的经济强镇。

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结合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的不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镇域经济发展策略。陕北地区,在持续推动经济强镇能化产业提质升级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实现从“能矿资源型强镇”向“高端制造型强镇”的转变。关中地区,以西安都市圈建设为核心引擎,推动周边镇域“融圈入群”,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城郊休闲型、科技创新型、特色制造型、商贸物流型等类型的经济强镇。陕南地区,依托生态资源优势,重点选择一批有条件有基础的镇,加快培育打造一批健康疗养型、农业产业型经济强镇。

三是以优化投资环境为突破口,以专业化园区为发展载体,全面加强“双招双引”,加快推动镇域经济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做好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适当有序推进权力下放、要素下移、保障下倾,全面提升镇域政务服务效能,夯实镇域资金、技术、人才等高质量要素供给能力,提升镇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以持续增强镇域投资竞争力。推进镇域“融圈入群”,找准镇域经济在区域中的定位,选准特色主导产业,以高标准专业化园区为载体,通过省市县三级在政策、人才等方面的联动赋能,全面提升镇域“双招双引”水平,加快推动镇域经济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