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着陆!顺利出舱!西安航天基地“国家队”贡献“硬核力量”
来源:西安航天基地 2021-09-18 15:43
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状态良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西安航天基地“国家队”贡献“硬核力量”。
实现“太空握手”搭建信息传输通道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为神舟十二号飞船研制的中继终端、天线网络和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为航天员的安全返回保驾护航。
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继终端通过天链中继卫星实现“太空握手”,搭建了信息传输的太空通道。地面与飞船和航天员的通信,地面测控信号的传输都需要通过中继终端搭建的“太空天路”来完成。当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的时候,安装在推进舱上的中继终端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为神舟十二号飞船研制的天线网络是航天员与地面建立联系的重要信息通道,所有与地面建立联系的信号都必须通过天线网络进行分类、过滤和传输。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天线网络要在飞船着陆后,通过开关选择接通朝向地面上方的天线。天线网络负责为通信信号、测控信号、定位信号、搜救信号建立独立通道,保障传输的稳定和通畅,进而搭建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与地面信号传输的重要通道和桥梁,有效确保了飞船和航天员安全顺利“回家”。
在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地面测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面测控站通过计算飞船返回控制参数,控制飞船顺利返回。为了进一步确保航天员的安全,提升飞船自主运行的能力,飞船系统设计了在轨自主应急返回的救生方案。也就是说,一旦飞船与地面失去联系,飞船将启动自主应急返回系统。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作为航天员的“太空APP”,可以进行轨道预报,并通过神经网络计算落点的控制参数,寻找落点的优选方案,实现飞船在地面测控通信网之外自主应急返回。自主应急返回系统的应用,如同提供了应急的生命通道,进一步提升了飞船及航天员自身的安全性。
此外,航天科技集团九院16所研制的二浮惯性测量单元位于飞船返回舱内,实时测量飞船的运动信息,为精准控制飞船的姿态和速度,航天员准确返回着陆场提供关键测量信息,是飞船空间稳定运行和安全返回的关键单机,能大幅提高飞船返回地面的落点精度。
核心动力源泉为生命保驾护航
三名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的过程中,航天科技集团六院801所提供的神舟载人飞船推进分系统,是飞船返回和航天员安全着陆的重要保障。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中,承担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与神舟十二号飞船上的各种主推力及姿轨控发动机、热控分系统及生命保障系统泵阀等的研制任务,并配套了返回舱、推进舱两套推进子系统和9种22台泵阀产品。改进后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飞船首次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通过改进返回技术、进一步提高落点精度。
此次任务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提供的推进系统是为飞船在轨飞行时提供变轨机动、轨道保持、姿态稳定、姿态调整及姿态定向等提供所需的冲量,并可作为发射段抛罩后的逃逸救生动力等。飞船通过调姿、制动、减速,从原飞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
推进舱在与返回舱分离后,会在进入大气层后烧毁。返回舱建立正确的再入姿态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返回舱推进子系统准确工作,确保飞船安全准确返回再入大气层。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科研团队采取了大量的冗余设计,保证发生一次故障,推进分系统仍能照常工作,确保航天员能够安全返回。
为保障此次载人航天任务的顺利实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科研团队通过对发动机进行技术改进,消除薄弱环节,减低振动量级,确保发动机产品零隐患上天;并且利用3D打印工艺革新传统加工方法,进一步提升发动机可靠性;同时为载人飞船推进分系统量身定制了多项质量改进措施,从设计和工艺上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神舟十二号推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中秋佳节将至,祝贺“太空出差三人组”成功返航。西安航天基地还将继续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在航天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