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陕西|极薄煤层开采新突破!黄陵矿业开采空间由1.3米变为0.78米
来源:西部网 2025-07-10 20:12
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7月7日,陕西省启动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组织中央驻陕媒体和省市媒体,聚焦各地在提振消费、科技创新、扩大开放、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和经验启示,以实地走访、深度调研等形式,探寻新时代陕西发展的内生动力,解码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即日起,起点新闻·西部网推出“万千气象看陕西”系列报道,以融合报道方式全面展示“十四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
7月10日,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团来到了延安市黄陵县。记者从该县发展和改革局获悉,黄陵县极薄煤层智能开采取得重大突破,开采极薄煤层空间由1.3米以上变薄为0.78米,释放出500万吨“沉睡”资源。
煤层高度不足1.3米时,矿工难以直立作业,只能弯腰或匍匐,极易发生碰撞、挤压事故,空间狭小导致通风不畅,瓦斯、粉尘易积聚;支护设备难以有效安装,顶板垮塌风险显著增加。同时受空间限制,大型设备无法进入,主要依赖人工或小型机械,开采速度慢、产量低,人工成本占比大,且特殊支护、监测设备等安全投入增加,整体经济效益差。再加上现有开采设备多针对中厚煤层设计,薄煤层开采专用设备少,技术门槛较高,薄煤层往往伴随断层、煤层倾角大等复杂地质条件,进一步增加了开采难度和风险。受上述因素影响,1.3米以下的“薄煤层”一直难以开采。
2024年7月,首批专用于极薄煤层的智能化开采的液压支架在黄陵矿业双龙煤业顺利安装。同年10月,我国首个薄及极薄煤层高效智能开采成套装备也在双龙煤业正式投用,实现了“面内无人操作,面外人工干预”的常态化模式。
此外,根据极薄煤层生产实际,该项目率先应用分段分层开采以及移架技术,让煤质发热量始终保持在5800大卡左右,全年可增加优质煤炭产量90万吨,同等产量下可提高经济效益约1.8亿元。该智能装置自投运以来,运行稳定,使企业具备年产百万吨能力,这也是全国首个“低”至0.78米极薄煤层智能工作面。
黄陵矿业是陕煤集团的核心骨干企业,经过31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煤、电、路、建筑建材、生态农业等产业多元互补、循环发展的大型现代能源企业。公司现有四对生产矿井,总产能1550万吨;总装机容量730MW的煤矸石电厂;年运输能力2000万吨、长50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年产1亿块粉煤灰制砖厂。
目前,黄陵矿业智能化建设实现了七个全国第一,即:首个全国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首个大采高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首个“薄、中、厚”煤层智能化开采全覆盖、首个发布煤炭行业智能化开采技术标准、首个“透明地质”精准开采、首个辅助条件下智能掘进机器人研发与应用、首创NOSA+AI矿山人员行为治理体系。
起点新闻记者 王靖升 刘望
审核 康乐群 李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