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提高新能源替代水平 加快关中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来源:西部网 2025-01-07 15:37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实现绿色低碳、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措施和重要内容。关中地区是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我国人口相对密集、能源消费规模与强度较大、污染治理迫切的重要地区之一。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关中地区能源消费转型和污染治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产生了良好效果。能源消费结构中关中地区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氢能等新能源的占比不断提高,城乡电气化水平普遍提高,但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居主导地位,新能源替代水平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关中地区环境污染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截至2024年底,关中地区未能做到散煤清洁能源的有效替代。西安、咸阳和渭南三市平原地区清洁取暖率尚未达到95%;关中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依旧不到25%,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分析新能源替代水平低的原因,主要与以煤为主能源资源禀赋优势存在、新能源开发利用缺少统筹规划、“双高”(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占比较大、技术创新力度不足、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的交易规则和监管体系缺乏等有密切联系。

在刚刚召开的中共陕西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将加快推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打好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作为重要任务提出。在环境污染“零容忍”要求和“双碳”目标“强倒逼”形势下,在“十五五”开局之年,尽快提出提高关中地区新能源替代水平的对策建议,对打好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陕西省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重大。

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提升新能源发展统筹水平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资源系统评估,摸清各类新能源资源区位分布和规模。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因地制宜开展新能源开发利用规划,推动区内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合作,防止无序建设。合理布局新能源生产和利用设施,完善电网多层级调度方式,保障大规模分布式电源有序接入、灵活并网和多种能源协调优化调度,实现远距离输电和就地平衡兼容并蓄,最大程度地实现分布式能源就地消纳和高效利用。统筹规划和建设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碳排放一体化的智慧能源互联网,实现能源领域的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和智能管控,增强区内电力系统调节和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关中地区能耗与碳排放监测协同大数据平台,为政府区域规划、产业聚集、碳交易、绩效考核等提供数据支撑。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能源生产和使用效率。利用秦创原科技创新平台的优势,以推动能源科技创新、提升能源效率为重点,增加新能源科技研发投资,构建完善的关中新能源科技创新体系。设立市场化运作的新能源发展专项基金,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激励企业与高校深度融合,重点开展可再生能源效率提升及规模化应用、多能源互补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产业链薄弱环节、关键技术瓶颈的攻关,开发、转化一批促使新能源规模化并网、远距离/跨区域输送、大规模储能与负碳技术等关键技术,提高装备制造水平和使用效率。

“市场化财税金融”多策并举,保证新能源持续发展发展微电网、虚拟电厂、负荷聚合、综合能源服务等贴近用户端的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开放、公平、竞争的电力市场环境,提供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市场机制。鼓励头部企业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完善需求侧响应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需求响应交易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新能源项目优惠贷款、绿色信贷等金融服务,支持新能源企业通过债券、股权、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集资金。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新能源项目风险补偿机制。积极构建电-碳-绿证联动机制,提前布局联动平台,拓展“绿证”应用场景,激发“绿证”需求潜能,有效稳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

发展清洁低碳用能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以能耗指标收储机制和单位能耗效益综合评价机制为抓手,以发展绿色低碳新兴产业为重点,发挥典型示范效应,通过奖优罚劣,推动重点耗能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装备效率。利用数字技术,围绕现代工业、新型建筑、先进交通、区域系统等重点领域不断拓展新能源利用场景,大力发展新能源利用新业态、新模式。提前布局零碳电气化,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及商业活动、居民生活等领域实施可再生能源电能替代工程示范,奠定零碳电气化发展产业基础。完善可再生能源利用计量体系,明确各主体的计量体系建设责任,加快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实施,确保新能源替代品品质稳定,供应链衔接顺畅。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新能源良好发展环境。以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导向,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专门政策法规为重点,向社会宣传提高新能源替代水平对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环境污染、拓宽就业和增收空间、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形成全民重视新能源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者:王育宝,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胡芳肖,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