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要防止和化解“内卷式”竞争

来源:西部网 2024-12-18 16:2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剑指内卷式”竞争,寓意深刻,让人深思。

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时,会议在“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内容中明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内容中又明确,“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与企业行为”,再次指出“内卷式竞争”。一年内两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防止“内卷式”竞争,可见中央高度重视这一现象。此上表述说明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内卷化”形态或现象,已经引起顶层的高度重视和这种现象所造成影响之深,同时说明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实施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加以解决与消化,需要继续重视和关注。

近几年“内卷式”词语热度不减,成为茶余饭后聊天、坊间交流、朋友吐槽、行业话术等“必修课”,大多人谈到“内卷”总有种说不出的“无奈或挣扎”,内心表现出一种复杂而愤懑的心态。企业说卷、教育说卷、就业说卷、市场说卷……大家都感到“卷”。无形从现象成为一种社会形态,这种形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运行效率、效益和质量,以一种隐性或显性状态掣肘着正能的事态或业态进步与发展。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时代演进视野观察,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眺望,才能看清大势、把握形势,“内卷式”也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自然形态。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际市场波动,势必会通过贸易、投资、金融等渠道对我国经济带来影响。“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关税壁垒”等甚嚣尘上,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发展中各种困难、问题、矛盾、斗争等不断增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国内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快速发展,转换到高质量发展,同样具有 “行至半山路更陡” 的攻坚感受。经济经过疫情的“浩劫”后,正处在持续恢复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区域性、连锁性等问题叠加涌现,新旧矛盾相互交织,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持续释放,增加了稳中求进以及保持经济常态化发展的难度。同时,伴随着“内卷式”形态或现象出现。

从经济发展“内卷式”反映要素构件观察,“内卷式”的主要表现或体现在人的感受和认知,即以人为本和发展的内卷形态。其主要行业现象:

一、供给卷。反映在产能过剩或存量/存货增加,在短时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很难及时消化,引发生产性“内卷”,即从卖方讲,货物卖不出去,或市场份额减少。同时,导致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链式连锁反应。这既有前期投资和建设内因,也有市场影响的外因,还有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等之间摩擦性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是结构化、内生性的消耗矛盾问题。既有传统产业结构化转型升级的时代需求,也有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快速发展带动与深刻影响。这一阶段正处在攻坚克难时期,需要方法和实践来逐步消化。

需要供给侧面向全球和国内不同区域和贸易结构、市场结构、人文环境、民族传承等原属需求属性,从生产端加大内生性创新与改革,更要谨慎和客观对待“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躺平耗死”等认识;需要围绕和紧扣以人为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加快深化国内外生产性贸易和内需研究与实践;营商环境需要用企业的数量、质量、效益、就业、收入、税收等衡量,营商不是口号标语,更不是“广告”,要用实实在在的企业家认可、从业人员认同、百姓赞同衡量。这既是改革的诉求,也是方向和方法。

防止和化解“内卷式”竞争,不是不要市场正常竞争,而是要摒弃破坏市场秩序、有损经济发展的恶性竞争,以良性竞争确保和实现供给侧效率、效益和质量。

二、需求卷。反映在需求出现结构性矛盾,传统货物销售市场减弱。影响需求侧问题主要是“买”的意愿下降。

一是传统货物市场需求萎缩,特别反映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和品质的提升上,高科技、高性能、高品质、低价格等货物对传统货物或产品冲击较大,主要反映在民生领域。例如,汽车行业的新能源智能化车型淘汰了燃油车;一键可控智能化洗衣机替代搅拌式机等。淘汰与转型的阵痛,市场需要时间来打磨消化,以适应新时代现代化发展需求。

二是消费中价格战。受电商平台、销售模式、消费模式、物流方式、口碑与品质等影响,正常的市场竞争在所难免。但不择手段或不顾及大局,甚至贸易规制的方法方式会损害产业链的利益。

三是项目投资的选择和转型。销售不足或存量过大的行业主要反映在传统行业内,而传统行业也是前期的投资。同时,提醒现今投资需要重点考虑符合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即新质生产力与未来产业的发展需要。优势的传统产业更需要注入新的时代需求元素,以保持传统的优势。

四是房地产存量与增量及供需矛盾依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房子链条上的问题,需要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因地制宜,供需适时,客观科学地逐步消化。

三、就业卷。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出现结构性分化与矛盾。

一是毕业即失业现象。从本质溯源观察,院校教育专业设计与教学内容同经济社会发展诉求存在结构性较大差距和差异,特别是文科类毕业及失业现象普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迅猛远远超过相关专业教育范畴,不能满足现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造成结构性人才供求矛盾。加之学生本身对就业选择、学历、能力与现实社会需求认知偏差,以及对社会适应性认识不足,导致就业及失业依然存在。

二是就业结构差异较大。2023年全国14.1亿人口中15-64岁人口有9.6亿,占总人口68.1%。劳动力充分供给,与社会真实需求差距明显。特别是在工业现代化加速迭代,人工智能和数字革命迅猛发展,智能化企业场景的不断增加,部分劳动力适应和满足这种数字化经济社会感到力不从心,知识和能力欠缺现象较为普遍。这就需要从业者或劳动力加快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就业思维改变,“不改变命运就会改变人生”。

三是就业结构性变化。需要从就业人员的产业分布、城乡结构、登记注册类别等关注行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就业状况。从短期和长期的发展战略需求着眼,适度引导或干预市场对就业需求,即通过政策性调控、投资导向、产业布局、行业层级设计、产业链逻辑等,深化和调整产业与就业关系,解决短期与战略性就业以及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的衔接度,化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摩擦。

四、教育卷。从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观察,教育是人才供给的主要方法和渠道。需要重视教育“内卷式”竞争对经济社会的潜在隐性影响。表现在教师队伍考核及竞争机制,本质是教育资源的管理制度泛太式卷。如博士要毕业必须发表C刊或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老师与学生对未来预期期待的焦虑和竞争;教师竞争上岗或职称职级晋升科研成果、发表C刊及以上学术论文、参与行业类竞赛获奖等,类似要求导致老师疲惫不堪。在竞争与内耗式中研究,而真正的学术研究与创新缺乏,应付应对式“苟活”心态与压力剧增等。没有学生的大学如同“没有用户的商业”将不可想象,在人口总量下降的今天,大学招生与学生选择开始“卷起”,学生毕业的质量能否保证,不难想象。造成或影响这一结果因素相对复杂较多,如学校生存的竞争、应试教育惯性、教育资源失衡、职业对教育需求等。教育改革与创新依然在路上。

或许笔者的“体感”带上了一个滤镜,失真了,如同“眼见不一定为实”。但事实证明“内卷式”已经成为一种影响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的形态,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同时,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风险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根本上取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效。无疑按照党和国家战略安排,落实和实施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因地制宜,精准实施,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才是硬道理。行胜于言,会议突出了干字当头,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让“内卷式”形态逐渐消失在改革创新与奋进新时代大潮。

(作者:郭秦川,系陕西省统计局二级调研员。文章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