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来源:西部网 2023-12-15 09:26
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将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不竭动力。陕西要着力打造质效优先、自主创新、数实融合、绿色低碳、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就要聚焦产业这一根本、扭住创新这一关键,积极吸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新成果,不断强化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生态优化,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创新保障体系。陕西是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和创新研发中心。近年来,围绕增强创新引领功能,陕西不断优化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重大创新平台有效支撑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孵化载体建设量质双提升。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主引擎,以“三项改革”为抓手,坚持“四个面向”深化源头创新,推进全要素协同创新。通过聚焦重点产业链一体化配置平台、项目、人才、资金等资源,深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激发各类创新要素活力。围绕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走出了一条富有陕西特色的创新之路,并成为全国瞩目的创新范式。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动陕西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体系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深挖协同创新长效机制,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资介相结合”为特征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培育创新主体,壮大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生力军队伍。通过数字技术、绿色低碳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生力军作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关键在于发挥标杆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陕西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具有陕西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紧紧围绕我省确定的24条重点产业链,聚焦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群,发挥链主企业科技创新的龙头带动作用,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通过自主创新、强链补链,减少对关键核心技术的依赖;鼓励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进一步加强链主企业“强创新”主导作用,构建产业链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的高效机制,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加快推动我省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围绕产业链推进链主型创新企业培育,鼓励企业参与“揭榜挂帅”。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碳中和等领域,发掘一批数据资源密集型链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企业,重点发展一批云服务企业,打造多元化多层次创新成果应用场景,培育具有高成长性的创新重点企业,不断壮大引领陕西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队伍。
三是狠抓转化效能,释放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创新活力。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创新用好“先使用后付费”“权益让渡”“先投后股”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得更快、更好、更多、更安全。探索推广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和定向服务“三定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瞄准企业需求开展定向研发,将科技开发资源定向投放,进行专项技术攻关;瞄准市场需求开展定向转化,研发出的成果按既定需求由企业进行定向转化;瞄准企业需要开展定向服务,为企业提供后续技术支撑。
为科研人员转化成果搭建载体、提供服务,真正打造一批集孵化、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大学科技园。实行差异化科研项目资助模式,探索建立体现科技创新人才价值和贡献的间接经费同成果转化收益相挂钩的动态浮动机制。建立市场导向的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分享机制,完善企业创新成果市场交易体制。出台和实施更加积极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和措施,提升转化效率和水平。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壮大,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联合开展科技项目,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强化政府与科研机构、创新企业联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四是强化平台牵引,持续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创新辐射力。进一步拓展放大秦创原总窗口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创新“飞地”模式,推动市县、园区、高校、院所、企业协同创新,提升秦创原示范牵引、集聚辐射作用。以开放创新为指引,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在陕西设立区域研发中心,积极探索建立全国离岸创新基地,深度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推动创新资源要素配置密度提升。
加强西安“双中心”科学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国际科技创新基地等落地布局。大力发展实验室经济,建设数据要素产业的创新孵化和先导实验平台。聚焦陕西特色资源,搭建开放基金平台,基于秦创原总窗口,引入全国资本,通过有媒介载体的开发式基金平台,推出著名基金人、著名基金公司、著名项目、著名企业等资本ID,扩大已有的“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基金集群规模。
五是优化人才管理,创新新型工业化人才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加强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打造体系化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实施“科学家+工程师”人才专项,推进新工科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充分结合,壮大高素质人才队伍。深化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一批面向市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产业工人。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创优留才环境,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激励更多科学家走出象牙塔、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培养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筑集聚国内国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加强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完善科技经纪人多元培育体系。建立区域科技经纪人联盟,举办区域科技经纪人经典服务案例大赛。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课程,鼓励高校的技术转移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活动,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积极申请“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位点”,尽快培养出一批懂发明评估、商业推广、谈判签约的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
(作者裴成荣系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