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中科院院士陈祖煜:“引汉济渭工程的经验完全可以被借鉴!”

来源:西部网 2023-11-10 17:03

引汉济渭工程极为复杂,经过16年艰辛努力,汉江的水成功送到了西安,标志着引汉济渭工程已经按照国家要求的设计指标,实现了多年来陕西人民的愿望。引汉济渭工程的顺利完工,将会给陕西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034b1242b437df1f49fa6b1e066cd88c.png

陈祖煜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水利水电、土木工程专家。

一期成功了,二期还要迎接挑战

引汉济渭工程有三河口、黄金峡两个非常重要的水利枢纽,每个工程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建设也很复杂。对黄金峡水利枢纽来说,高边坡的问题在当时就是一个技术难题,现在,工程已经通过了蓄水验收,证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是成功的。

引汉济渭工程是一个愚公移山的工程。在打通98.3公里的秦岭隧洞过程中,我们几乎碰到了地下洞室开挖过程当中所有的地质灾害,从硬岩掘进、特高气温,到有毒有害的气体、岩爆、突涌水,我们的工人穿着裤衩,戴着安全帽,在将近40度的高温下,一寸一寸地往前掘进,才终于贯通。

在这样一个岩爆4000多次的情况下,我们无一伤亡,顺利通过了岩爆频发的阶段。这期间工程采取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比如微震测试。岩爆之前是有预兆的,就像地震也有预震,而这个预震是能够探索出来的,因此,就可以提前预报岩爆发生的位置,大致确定它大概会在什么时间发生。另外,工程还遇到过突水突泥,突然涌出来水,隧洞就成了一条河了。在如此严酷的条件下,没有一个伤亡是非常难得的。

此外,两台掘进机也采用了打洞子的新技术,不用放炮,而由机械切削,为我们在硬岩条件下顺利掘进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

二期工程中,在白鹿原、神禾塬等黄土地区的洞子极为关键和困难,在黄土地区埋深厚,地下水位高的工程是国内少有的。我作为院士工作站的专家,每次去都要跟他们商量一些技术上的核心问题,比如在掘进机掘进的时候,要怎么合理地设定土仓压力?在这里的问题很难借鉴别的工程,需要进一步地探索、解决。

我很高兴,引汉济渭工程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通过黄金峡水利工程的蓄水验收等一系列关键部位的验收,现在已经通水了,也就是说汉江的水可以到西安了,这是引汉济渭工程建设者十几年辛苦的努力!

目标2035年,基本上形成国家水网格局

谈到引汉济渭的意义,就要谈到国家水网建设的意义,我们可以用国家电网做个比喻。

国家有个统一的电网,但如果湖北省缺电了,四川省还富裕,马上电就能调到湖北,那么现在,我们的水资源也要形成一个国家的网,而且特别迫切,因为北方水少,南方水多,水资源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北方,包括陕西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所幸,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的水利工程初具规模,已经达到了可以把它们连接起来的条件。

国家水网的建设就是这样一个战略性举措,我们的目标是2035年基本上形成格局,把大动脉都搭建好。

引汉济渭就是南水北调体系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把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的水送入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秦岭划分了北方和南方,也就是说秦岭挡住了南方亚热带气候的水汽,导致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的溃缺,造成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为了实现国家水网的战略规划,国家在大力开展掘进机施工,这个过程工作量非常大,很多新的工程都建设落成。最近一个叫作引江补汉的工程,也就是汉江的水送到渭河以后,我们需要从三峡把水补到汉江去,这项工程已经正式宣布开工了。这样一个工程,大部分也是要通过陕西的,而且比引汉济渭工程大了一倍,它的洞子直径达到12米,同样也是要经过岩爆的地区,掘进机的功能也将远远超过引汉济渭工程,所以引汉济渭的经验,完全可以被即将面临的更加艰巨、更加宏伟的引江补汉调水工程借鉴。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