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王颖:设立“中国-中亚经贸学院” 为经贸合作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西部网 2023-09-15 14:34

2f6449abcb0178fbaccd40fe8274d1a1.jpeg

致公党西北大学委员会委员,西京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导师 王颖

我省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学科众多,但学科设置和学科结构没有跟上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尤其是在国际商务、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产业领域没有强势学科,难以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校学科建设,将有助于峰会成果落地见效,助力“外向型经济”发展。为此,建议:

设立“中国-中亚经贸学院”

整合我省高校经济贸易学科专业优质资源,加强面向中亚五国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人才队伍建设,设立“中国-中亚经贸学院”。为了积极稳妥推进学院建设,可考虑先在有意愿、有条件、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或者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先行先试,从管理水平、软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实践条件、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具备设立“中国-中亚经贸”专业方向的高校探索设立路径,培养熟悉中亚五国国情、通晓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创新型经贸人才,打造国际化、专业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平台。

试点成熟后,可考虑在中国(陕西)自贸区核心片区正式设立“中国-中亚经贸学院”,突出国际化、市场化、创新性办学特色,着力建设“经贸+”学科体系,深化我省国际合作与交流,切实提高我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办学水平,为经贸合作发展注入新动能、搭建新平台,实现陕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目标。

明确“中国-中亚经贸学院”功能定位

要坚持国际化定位,突出经贸特色,推进与相关高校联合协作,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中亚经贸学院。在师资储备、课程设置、人才培养、项目共建等方面共享机遇,共谋合作,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融合发展,将学院打造成我国与中亚国家间经贸学科交流和人才培养的高地。创新“需求+培训+实践”教育培训合作模式,开展峰会元素丰富、经贸特色鲜明的教育培训、学术交流活动和合作办学项目,形成“攥拳发力、同心画圆”的强大合力。以中国-中亚经贸学院建设为契机,推动中国(陕西)自贸区深化与中亚国家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进一步强化制度创新,完善配套服务,培育国际商务、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跨境贸易平台。

以政策为导向加强学科建设

紧跟政策导向,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我省“四个经济”的决策部署,培养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国际商务、数字贸易等紧缺人才。着眼发展外向型经济、数字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的紧迫任务,集聚高等教育资源做好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坚持服务四个经济发展的需求,深化学科供给侧改革,用学科建设支撑陕西经济发展,将科教资源转变为创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更好地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切实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做实、做好、做响、做美”。

勇于创新深化经贸类学科建设改革

加强省内不同层次高校、不同性质的高校、不同院系之间的紧密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设跨学科的综合交叉平台,集中配置资源,构建协同创新模式。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我省学科专业建设改革,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做好学科建设规划,既注重形成合力,又加强分类指导,在促进中亚地区与陕西高校的对口合作上更好发挥作用,促进我省高校提高经贸领域学科建设质量和水平。(作者系致公党西北大学委员会委员,西京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导师)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