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长谈“双减”丨洛南县城关中学校长张金民:构建“导学”模式 让学生、家长聚焦学习过程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12-31 11:01
编者按:“双减”政策落地已逾百天,陕西各中小学结合学校特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并对以往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调整。校长们对“双减”政策怎么看?学生多样化需求该如何满足?在实施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即日起,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指导,“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联合各市级学习平台推出《百名校长谈“双减”》策划,邀请全省百余名中小学校长,聊一聊“双减”实施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改变,探寻优质教育之路。
百名校长谈“双减”嘉宾:洛南县城关中学校长 张金民
洛南县城关中学校长张金民
张金民说,自从落实“双减”政策以来,洛南县城关中学优化教学模式,通过“指导预习,引导学习,辅导复习”的方式构建“导学”模式,取消了月考分数评价和班级排名,以等第呈现落实素质教育评价要求,把学生和家庭的关注度聚集到学习过程。
洛南县城关中学校长张金民
单科、学科总量不超时 拒绝“题海战”现象
全面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是该校落实“双减”的重要内容。张金民说,学校首先落实“书面作业限时”制度,由年级组、班级统筹各科作业总量,落实教师“试做作业”和学生作业对外公示措施,保证单科、学科总量不超时,通过督查惩戒教学中的“题海战”现象。
同时,学校集中备课组智慧优化学生作业设计,持续开展“基于‘双减’背景下的作业优化设计”主题教研活动,开展专题辅导4次,开展集中研讨32次,组建教研集体16个,征集优秀作业设计49篇。
如何保持作业的多样性?张金民介绍,学校通过增加阅读、观察、感悟、实验、实践等动手动脑作业,拓展课后作业形式,布置弹性作业和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总量限定的前提下根据个人能力选择作业,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评,营造追赶超越的学习氛围。
洛南县城关中学校长张金民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习惯
转型提质是减负增效的必由之路。该校转型主要是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入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习惯。张金民说,学校普及推广“先学后教”基本思想,分年级成立了学科备课组,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研讨“导学”设计,集中同科目教师的智慧,优化导学设计,优化学生活动。同时,还充分考虑学生接受实际,每类活动及练习都设置三个层次,倡导老师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创新性、提高性作业,保证大家都敢做、都能做。
张金民说,学校实施自习课与学科拓展同步进行,每天安排一节做作业的自习,同步开展班级分类补差和培优,落实“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起点比提高”常态,督促每一名学生有所学、有所获。
在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方面,开设校本社团课程,保证孩子们体美劳兴趣特长发展需要。校本社团课程的学期考核要求为“六个一”,即做一套完整的教学安排、提交每一次活动设计、做好每一节课点名及记录、每学期提交学生考核试题和评价结果、每学期开展一次社团全员参与的集中展示、任课老师每学期做一次6分钟的工作汇报。
学校本学期开设有合唱、陶笛、舞蹈、足球、篮球、排球、兵乓球、跆拳道、剪纸、电脑绘画、书法、绘画等48个社团课程,按照学生需要组班上课,保证学生人人参与一个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