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长谈“双减”丨榆林市第八小学校长周艳霞:建立教师“先做作业”制度 让作业布置更有针对性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12-17 09:00
编者按:“双减”政策落地已逾百天,陕西各中小学结合学校特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并对以往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调整。校长们对“双减”政策怎么看?学生多样化需求该如何满足?在实施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即日起,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指导,“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联合各市级学习平台推出《百名校长谈“双减”》策划,邀请全省百余名中小学校长,聊一聊“双减”实施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改变,探寻优质教育之路。
百名校长谈“双减”嘉宾:榆林市第八小学校长 周艳霞
榆林市第八小学校长周艳霞进行“双减”示范课。
周艳霞说,榆林八小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秉承“为每个孩子铺就鸿途”的办学宗旨,积极践行“八达”特色办学理念,瞄准一个基本点:让教育回归本真,为学生减负增质。打通作业“有创新”,课程“有特色”,课间“有亮点”,评价“有温度”,教师“有提升”的“五有”实践通道,使“双减”真正在校园落地。
榆林市第八小学双线英语互动。
打造“腾欢达健”大课间 保证学生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
周艳霞说,学校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统筹课程资源,以课后服务为依托,创建1+4多元课程,即:基础课程+劳动教育课程、运动健康课程、艺美实践课程、文化传承课程集群。
文化传承课程包括书法、剪纸、绣鞋垫、经典诵读等,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艺美实践课程和运动健康课程中,通过开设创意折纸、布艺、儿童画、扎染、拉丁舞、健美操、跆拳道等实现学生艺美素养与身体素质的双增;同时,学校注重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打造“腾欢达健”大课间,保证学生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
“室外课间有滚铁环、跳方格、跳皮筋、踢毽子、打沙包等传统体育游戏,让大课间变得快乐有趣。”周艳霞表示,课间融合55首经典古诗词的拉力绳操,让大课间更具书香氛围,还有演绎流行时尚的拉丁、伦巴、恰恰,让大课间洋溢时尚气息。此外各年级还有“艺课间”室内活动操,将爱国教育、生命教育、疫情科普、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融入其中,形式多样,形成“小场地,大体育”的大课间活动格局。
劳动实践体验。
建立教师“先做作业”制度 做到布置作业适量
“双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周艳霞说,关于作业管理,榆林八小建立教师“先做作业”制度,教师先了解作业难易程度、完成时间、适合学生群体,做到布置作业适量且有针对性。同时,各年级制定作业统筹表,三至六年级的学科教师每天将作业表张贴于学校的作业公示栏,教务处专人查巡,有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在作业设计中,学校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精选阅读书目,确立了各年级课外阅读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各班语文老师每天有计划性地布置阅读作业。培养低年级多读,以朗朗上口诵读韵文为主;中年级会读,强调默读文言短篇、童话故事、富含百科杂学的故事短篇等,借助阅读关联语文实践能力发展;高年级读好,读红色系列书籍、中外名家经典等。
学校每两周开展一次大教研,主要针对“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提质减负研究探讨,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同课异构等活动互相学习,互相提升。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最新的授课方式如微课、直播等教育形式,为教师创造方便、多样的教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教育质量。
学校二年级趣味课间。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质量 为课堂提质增效
周艳霞表示,课堂始终是教学的主阵地。学校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研讨活动,抓住教师这一引擎主体,多方赋能,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质量,为课堂提质增效,为“双减”强基助力。
“青蓝工程”是榆林八小多年坚持的有效措施,师傅和徒弟每学期要共同做到“七个一”。即制定一份计划、上一节研讨课、撰写一篇论文、参与一项课题研究、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写一篇读书体会、递交一份工作总结。每学期的考核是以结对形式进行,以此勉励新老教师的合作式提升,为他们的共同成长赋能。
另外,学校还会组织一系列岗位练兵活动,如“八达杯”教师教学竞赛、“八达杯”教师素养大赛、“八大杯”班主任技能大赛等,在不断备课、磨课、请教、练习的过程中,大批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快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