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公布西周都城最新考古成果 3000多年前的排水管道长这样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11-17 16:40

f3b8238969979dc7139020453f7686d0.jpeg

镐京14号建筑基址发掘现场

西部网讯(记者 田珂)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经过两年多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西周都城镐京遗址(今沣东新城)内,发现了一段长达3米多的陶排水管道。这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的排水管道,为研究该建筑的排水系统提供了实物资料。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镐京考古队在镐京遗址官庄村南勘探发现了一座总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的西周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编号镐京14号建筑),这是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镐京遗址勘探发现11座西周夯土建筑基址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

b1a8d12dd906a9c8b7061ec821737675.jpeg

陶水管

镐京14号建筑的夯土基址总体略呈南北向的长方形,长约53米,宽约34米,总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是一座高等级的大型建筑。在建筑基址中南部边缘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段长达3米多的陶排水管道,由四节一头大、一头小的圆形陶水管套接而成。陶水管外饰绳纹,内为素面,直径约25厘米,长短不一,是丰镐遗址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的排水管道。

发现的房屋散水位于建筑基址南部边缘的中间位置,大体呈东西向,用碎陶片铺设而成,稍向外(南)侧倾斜。该散水是丰镐遗址首次发现的房屋建筑散水,为研究14号建筑的屋檐外排水设施提供了实物资料。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发掘在建筑基址的南侧发现了一条西周道路,在路面上发现一道长约12米、宽约0.10米、深约0.08米的车辙。专家称,这是丰镐遗址第一次发现的西周道路及车辙遗迹,为研究都城内道路的修建情况、车辆使用以及与周边建筑的关系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2e9c49009659f175d3ca5bd4ebfdac0e.jpeg

祭祀坑

此外,在建筑基址东南角发现一座略呈长方形的祭祀坑,内埋较多牛、羊、猪、鹿的头骨及少量动物肢骨,因动物头骨与周代天子祭祀天地、祖先、神灵时最高级别的祭品“太牢”用牲种类可对应,为考古人员判断该座建筑或附近建筑的使用性质提供了重要资料。专家推测在该处西周大型建筑的分布区域内,可能有国家级的宗庙存在,而距该座祭祀坑最近的14号建筑为宗庙的可能性较大。

据介绍,经过两年来的考古发掘,镐京考古队基本搞清了这座西周大型建筑基址的规模大小、形制结构、使用年代等,是30多年来丰镐遗址建筑考古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进一步丰富了镐京遗址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的考古资料,对研究西周宫室或礼制建筑的分布、建筑技术、历史考古及都城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