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这里有一群学习强国“铁粉”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09-10 11:39
西部网讯(记者 毛明博)在陕西安康,有这样一群学习强国“铁粉”,他们运用“学习强国”的参与度、活跃度一直保持100%,日人均积分保持在49分以上。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之“铁”?是什么让他们对学习保持如此浓厚的兴趣?是什么让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近日,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带着一系列疑问与好奇,走进安康市委政研室、改革办,揭开这个“谜底”。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你昨天‘四人赛’得了几分?”
“只拿到4分,原本第二局胜券在握的,可‘下手’没别人快,最终棋差一着。现在得5分太难了。”
在上班路上,安康市委政研室、改革办综合研究科的汪道轩和李坤又开始交流了,这是这群“铁粉”痴迷于“学习强国”的一个缩影。为什么他们对学习如痴如醉?这与他们的职能职责密不可分。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了解到,安康市委政研室、改革办承担着以文辅政围绕大局、深化改革推动全局、调查研究谋划新局、财经服务应对变局的重要职能,涉及领域广泛,工作多在幕后。虽然日常工作忙碌繁重,但他们并未把每天近1个小时的学习任务当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作为乐趣和习惯在养成。
“政研改革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讲政治是第一位的,通过‘学习强国’,既能第一时间、原汁原味学习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论述和批示指示,还能获取权威媒体和专家学者多角度解读,汲取丰厚滋养,获得正知正见,具有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作用。尤其是我们的工作侧重于理论研究,不仅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要把学习成果体现到政文材料当中,让更多人理解思想伟力和真理伟力。此外,政研改革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大量的知识‘进补’,否则就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和形势的变化,就会被‘边缘化’。所以,‘学习强国’对我们来说是理论‘沃土’、思想‘富矿’、知识‘宝典’,无论是对坚定政治信念还是提升工作能力都大有裨益。”总分排名单位第一的安康市委政研室主任、改革办主任陈文斌如是说。
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还得知,陈文斌在每次答题之前不会先看答案,而是先去想答案是什么,甚至还在电脑上还建立“错题本”,把错题全部记录下来加深印象,避免重复出错,“错题本”记了有500多条。
让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感到惊讶的是,这支队伍不仅政文材料水平在安康有口皆碑,而且在写外宣稿件上也颇有经验,提供的基础稿多次被“国字号”媒体采用,有的甚至得到上级领导批示肯定。原来这也与“学习强国”有关。
该单位综合研究科科长徐彬彬介绍,“‘政研课堂’‘头脑风暴’‘集体审改’‘写作拉练’并称为我们单位提升政文队伍写作水平的四大‘神器’。每次‘头脑风暴’开场之前室领导都会在‘学习强国’上选择一篇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组织大家进行研学,不仅学习讲话内容,更重要的是研究文法结构和写作技巧,做到知其事、究其道、用其法。同时,不管接到什么文体的写作任务,我们都会在‘学习强国’上找到同类文章进行研究,学习‘大咖’的叙事方式,尽快成为‘内行’。”
政研室改革办的党员干部,在繁忙工作之余,每天都争分夺秒、见缝插针,打卡‘学习强国’,确保选读文章、视听学习、各种答题、订阅分享、发表观点等一个环节不落下,有的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听理论”栏目,有的睡前最后一件事就是在“答题竞赛”四人赛或双人对战的互动中与高手过招,做到学习一天也不放松。
当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问及大家学习为何积极性这么高时,该单位政办科副科长常乐表示,“政研改革干部既要是专家,也要是杂家,因为在写作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写作任务。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今天没遇到,不代表明天遇不到,所以要认真对待每天的学习,日进一功、日拱一卒,这样自己的基本功才能不断得到夯实。”
处处留心皆学问
“董科长,我在‘学习强国’上看到了几篇关于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宣传报道,对推进安康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很有参考价值,马上转发给大家。”改革协调科的李甲林一边向科长董燕汇报,一边把信息链接转发到了工作微信群。
“学习强国”也是安康市委政研室、改革办提升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法宝”。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曾红林告诉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安康作为欠发达地区,理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襟,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好的改革创新经验做法,而‘学习强国’就是最好的途径。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来说,我们经常面临制定改革方案、推动改革落实没有好思路、好方法的问题,这时候打开‘学习强国’中‘我的订阅’,看看其他省市尤其是同类地区的经验做法,往往能够得到启示,工作思路就豁然开朗。”
正因如此,安康近年来共有19项改革创新经验做法得到中央领导批示肯定,市委政研室、改革办总结提炼的《安康市以新民风建设为抓手破解贫困户扶志难题》等一批改革案例,得到中央改革办和省委改革办认可推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助力全市持续将安康打造成为一个改革热区和陕西向南开放第一门户。
“学习强国”给安康改革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借鉴和支撑。今年初,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在配合市委组织部起草《关于全面推行“三联”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时,认真总结前期试点经验,汲取全国发达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安康实际制定了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措施,对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过全市推广,相关改革成果已经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这群人也从“学习强国”中受到了启发。综合研究科干部李祎沛对安康党史有着浓厚兴趣,近期正在研究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有关内容,通过“学习强国”上各地推送的党史资料,让他对学习研究地方党史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学习强国’不仅帮我把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和第二次土地革命时期陕南的历史背景串联起来,还使我对这支队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有了深刻认识,为研究他们走出安康后的历史沿革提供了重要线索。”近期,他还计划重走一遍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行军路线,追寻革命先辈足迹,感受那段艰辛路程。
除此之外,该单位改革督察科副科长、信息小组组长张昭介绍,“我平时负责单位微信公众号《安康政研》的制作,‘学习强国’中的内容框架和图文风格对公众号制作有很大的启发,不仅如此,还能学到很多生活技能,带来很多乐趣,比如百科知识、美食制作、风土人情等等,可以说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各地大好河山、风俗文化,对丰富业余生活也很有益处。”
功夫在事外
在这群人眼里,“学习强国”不仅是学习工具,还是精神家园。改革协调科干部吴远荣说,“现在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能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累了倦了的时候,打开‘学习强国’中的‘百灵’,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内容,可以听音乐、看美景、刷视频,能很好地调节身心、缓解工作压力。”
政办科工作人员倪娟的女儿去年大学毕业后考上公务员,平常母女俩经常通过“挑战答题”来“过过招”,互相切磋。她坦言,“学习强国”让她们母女之间找到了更多共同语言。改革协调科科长董燕也谈到,“‘学习强国’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自然等各方面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把过去遗忘的知识点捡起来,不仅有利于工作开展,就连给孩子辅导作业也变得轻松了。”
在安康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张浪平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原本是单位的司机,热爱大自然,喜欢摄影,是个资深“驴友”,公车改革后没有了出车任务,在脱贫攻坚期间被选派为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回单位后被推选为党支部宣传委员。每天浏览“学习强国”中的“摄影技巧”“图文中国”“光影自然”等栏目是他的必修课,摄影拍照和短文写作技术也因此有了很大提升。他结合自己驻村经历,在安康政研微信公众号上开办《谢坪的美烙在我心上》系列,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了谢坪村的春夏秋冬、山水人文。撰写的《驻村帮扶有感》还在去年安康市档案局组织的“档案见证、服务‘两个决胜’优秀征文”活动中获评优秀奖。
据分管日常工作考核的四级调研员叶军介绍,安康市委政研室、改革办每个月、每季度通过评选“学习之星”,有效激发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也催生了一批“学霸”。原市委政研室副主任萧诚去年荣获全省“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优秀学员称号,今年3月份被提拔为安康市方志办主任,除了工作出色,也有热爱学习的因素吧。
学无止境,常学常新。在安康市委政研室、改革办,每天打卡“学习强国”已经成为所有人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群“铁粉”自觉自为把学习作为一种时尚、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从而不断充实自己、升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