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再出领域“大神”是校友 粤港澳杭州湾等大桥总工出自一所大学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18-11-09 17:12
三位桥梁人回到母校,对话超级工程中的“长大力量”。
长安大学校长陈峰(右一)为三位校友送上以学校标志性建筑“彩虹女神”为原型塑造的工艺品。在陈峰的见证下,邵新鹏还将成为长安大学的特聘兼职教授。
西部网讯(记者 凌旎)不久前,西北工业大学航空专业因同时出了歼-20、运-20、和歼-15的总师被称为“史上最牛班级”而全国走红,无独有偶,这样的事情科教大省再次上演。11月8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杭州湾跨海大桥总工程师吕忠达,青岛海湾大桥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邵新鹏三位桥梁界的“大神”聚首母校长安大学,讲述世界超大工程建设中的精彩故事,让这个以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而闻名的长大也C位走红。
苏权科、吕忠达和邵新鹏都是大国重器制造者,都于80年代末大学毕业。近三十年的建设经验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次回到母校,三位师兄带来了十足的“干货”,给校友们带来了榜样的力量。为了目睹三位师兄的风采,学弟学妹们“攻占”了学校大礼堂,过道都站满了人。
长安大学党委书记杜向民在“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杰出校友访谈活动上致辞。
校友是连接学校历史和现实的纽带,是学校走向社会通向世界的桥梁;
校友是学校办学和质量与水平的重要表现,反映了学校对国家的贡献;
一所大学在社会上的声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了什么人。
你们的奋斗经历与杰出的成就,将成为在校学子们学习的生动案例;
你们的支持,也是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
苏权科:领悟标准很重要希望同学们未来能当定标人
刚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拥有一条长达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为全球最长。“按照国际惯例,沉管隧道一般要贴着海床浅埋,但为了能跟上未来的发展,我们决定采用深埋技术。” 在没有技术装备和关键材料的困难下,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创新、整合全国资源研发出了半刚性的沉管结构,为世界树立了新的标准,提供了新的方案。
多年来,苏权科一直在想:我们看到的超级工程都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可利用资源非常丰富。而在经济落后的地区,怎么把桥做的更安全、更经济、更优美?“我希望通过建桥,给大家提供更舒适、更高品质的服务。就目前来说,我们在精细化勘察、精细化设计和新材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顶着港珠澳大桥的光环,苏权科人气非常高。在学生们期望的眼神中,他冷静的说:“港珠澳大桥隧道基础沉降、风洞试验、隧道通风等都有长安大学的身影,大家应该感到自豪。可以说我们的建桥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但不是绝对完美!”
“在校的同学外出实践时必须要清楚,自己是去干什么的。对于建设来说,标准非常重要。同学们一定要把假期利用好,特别是看看国内外的建设规范,学习标准的制定。如果有一天,你也制定了标准,那就非常牛了!”
邵新鹏:学会在逆境中快乐的学习
作为青岛海湾大桥总工程师,邵新鹏组织完成了大桥建设的关键技术方案,建立了大桥耐久性的保障体系。采访中,他发言不多,但简洁有力。“如今,我们的桥梁建设水平在国际上是一流的。未来我们计划建设渤海湾大桥,连通大和烟台,在这样一个新的项目中,整体的运营安全非常重要。”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桥梁人邵新鹏在技术创新领域做出了很多重大贡献。他首次提出了海水冻融-氯盐侵蚀协同作用下桥梁建设新理念,建立了基于数据链的管养决策技术体系,实现了冰冻海域桥梁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配置;他设计建造了世界首座独柱塔、分体式钢箱加劲梁、中央索面空间缆索组合体系的自锚式悬索桥结构;他首创了钢锚板式索塔锚固体系,丰富完善了斜拉桥索塔锚固理论;他还发明了兼具防雾功能的LED桥梁护栏节能灯,首创了兼具防眩功能的防撞护栏。
在和长大同学的交流中,邵新鹏说:“想当一个好的桥梁人,没有强健的身体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修身更要养性,没有一帆风顺的工作,要学会在逆境和不顺中快乐的学习,要有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吕忠达:勤、勇、合做好桥梁人必备品质
杭州跨海大桥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第一座跨海大桥,仅前期研究就整整进行了10年。1993年时,跨海大桥的建设标准和规范非常的缺乏,就连大桥寿命也没有明确的概念。“当时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样的口号,于是我们提出大桥的寿命也要达到百年。”
定了“百年大计”,吕忠达团队开始一个个攻克混凝土的选择、怎么防腐等问题。整装螺旋钢灌装技术加外防腐处理,是一次技术攻关的胜利;从传统的强度标准控制到抗渗透系数标准控制,在当时完全是一种颠覆。
就这样,杭州跨海大桥建成后,吕忠达团队的专业标准自然而然就成了国家的行业标准。我国后续建设的跨海长桥,只要地质条件允许都采用了钢灌装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快速施工、保证质量,使用该技术的桥每公里就能节约5千万元左右。
我国是桥梁大国,迄今为止已有150万座以上的桥梁。“当时杭州湾大桥建成的时候,媒体就问我,我们国家的定位是不是强国?可以说,几座跨海大桥建成以后,我们已经进入世界桥梁强国的地位。”但是,桥梁强国不代表没有技术难点。吕忠达认为,深水地区的深度、大长桥建设以及新材料研发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无论是钢筋工、水泥工还是木工,所有的工种都要去做,” 要从基础学起,勤劳一些,对工程形成一种感性认识,能够为未来的统筹打下很好基础。我们学校的学生要学习担当精神,出去后才能团结,才能把自己的所在的队伍立于不败之地。概括起来,想对学弟学妹说的话就是三个字,勤、勇、和。”
记者了解到,自1951年建校之日起,长安大学就一直致力于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城乡建设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为公路交通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从世界最长的青岛海湾大桥,到施工难度最大的港珠澳跨海通道,从素有“天路”之称的青藏公路,到被誉为“中国第一长隧”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从填补了国家多项空白的杭州湾大桥,到世界上最长的岛隧工程港珠澳大桥;再从中巴经济走廊的公路建设,到肯尼亚完全采用中国技术标准的肯尼亚蒙内铁路,都能看到长安学子的身影。
长安大学90%以上的毕业生奔赴祖国基础设施建设一线,在艰苦的三大基础行业建功立业。在地区上,每年向西部输送人才占毕业人数的 40%以上;在行业上,向交通运输、建筑、制造业、地矿行业输送人才超过 85%;在就业岗位上,工程技术和专业技术就业人才达到 70%以上。公路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培养人才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首位,占我国交通运输企业海外建设队伍半数以上,培养了一批参与设计建设港珠澳大桥、杭州湾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行业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