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强劲起势,码力加足现在出发——麟游首位产业发展工作纪实
来源:宝鸡市麟游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3-08-18 17:14
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发展,工业发展则是最能在发展初阶段给予“加速度”的产业,煤炭产业是宝鸡市麟游县工业支柱产业,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早在2005年,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达30亿吨以上,是全省第二大储煤区,为永陇矿区核心区,属低灰低硫、特低磷、特高热值的长焰煤,是良好的动力用煤和化工用煤,那么,麟游县如何在利用本身资源优势的情况下,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发展现代煤化工循环经济呢?
握紧高质量发展方向盘
产业是培植县域市场的经济内生动力,加快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把握历史机遇,传统产业也会在数字赋能、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建设煤化工产业,生产煤基清洁燃料,是当前和未来几十年我国能源建设的重要需求。“十二五”期间,随着永陇矿区麟北煤田郭家河煤矿、崔木煤矿、园子沟煤矿、招贤煤矿等大型煤矿的相继开发,麟游县煤矿建设从2011-2015年5年间共累计完成投资119.5911亿元,占累计投资总额的25.9%。截至“十二五”末,煤炭资源虽初具规模,但化工产业发展较为缓慢,没有形成经济和规模效应。
为切实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麟游县委、县政府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十二五”为基础,始终把握好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盘,阔步走向建设现代产业之路。
“十三五”期间,麟游县确定“以推进资源深度转化和加快产业多元化,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延长优势产业链条为重点,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路线,规划了以两亭循环经济科技工业园为重点园区的化工建设基地,集煤化工、煤炭深加工、工业观光旅游为一体,力争打造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基地。
目前,宝鸡市的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麟游县,因此打造现代能源化工基地,是“十四五”期间麟游县的中心工作。“十四五”期间,麟游县确定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为“新型能源工业”,制定“一县一策”,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禀赋,以高端能源产业发展为目标,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积极引进煤化工项目,推动煤炭和煤化工高端多元低碳发展,全力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现代能源化工基地。
踩实高质量发展离合器
区位因素和环境保障是产业发展的离合器。麟游县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是制约发展的两座大山。县域内地下水资源及地表水资源相对偏少,产水系数、产水模数偏低。近早年间通往市区的道路共三条。其中,104省道凤麟路是麟游县通向宝鸡市区主力通道,临近冬季,拉煤车辆骤增,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现象,给麟游县资源外运造成极大困难。
交通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为破除交通发展的阻碍,打通出山的快捷路,麟游县决定通过完善县域交通路网体系,从而提高区域道路通行通畅。首先以旬凤高速麟游段的建设为重点,在保证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加快项目施工进度,采取动态施工组织计划安排,科学组织,细化时间节点,大干、快干,于2021年12月25日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麟游县彻底结束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随后又秉持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项目,S306省道良舍至两亭公路建成通车,麟法高速计划2024年建成。一步一个脚印使麟游县融入联通西北地区的省际大通道,拓宽了区域经济协作空间,带动麟游及沿线地区经济增长,打通了彬麟长煤炭物流运输线路,实现外运能力“新突破”。
水是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煤化行业需要大量的水来作为生产原料或生产工艺保障。没有足够的水供应,整个生产都将受到影响。水作为生产要素,直接影响到了现代工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它不仅关系到工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关系到环境保护和绿色制造的推进。为解决水资源先天不足的问题,麟游县2017年建设完成总库容422立方米的长益庙、崔木水库;投资7.86亿元、总库容1581立方米普化水库,今年5月可行性研究报告获省发改委批复并动工建设;年平均径流量1.5万立方米的天堂河横贯陕西麟游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9.3亿元实施冯家山水库至经开区调水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为进一步优化区域水资源培植格局、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有力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满高质量发展动力油
工业园区是聚集产业项目,壮大产业集群、发展区域经济、整合地方优势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载体。“十三五”期间,麟游县委、县政府顺应发展趋势,设立麟游县两亭循环经济科技工业园区,煤化工项目虽提上议事日程,进区入园还暂未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煤化工项目建设进程。
2021年6月,两亭循环经济科技工业园区经省政府批准升级为省级经开区,2022年5月,设立经开区管委会,确定主导产业为煤、矿山机械制造和新型材料产业。
陕西麟游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十四五”期间,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大力实施“能源新锐、绿色发展”战略,聚焦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建成110kV、35kV两个双回路供电系统,为企业发展提供用电保障。投资3.4亿元,建成标准化停车场、经开区幼儿园、二级消防站、麟北商务区等4个公共服务设施。投资5.8亿元,建成滨河五路、良舍至两亭快速干道、招贤竹林至经开区等公路,宝麟铁路直达经开区,244国道穿境而过,基本形成集铁路、高速路、国省干线为一体的交通网。麟北煤炭商贸物流中心项目建成投用,郭家河铁路集运站项目加快建设,麟游经开区正在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主要的煤炭物流集散地。投资2亿元,实施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全域集中供热、标准化厂房(一期)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逐步形成要素聚集的发展态势。投资1.2亿元,建设商业综合体、天堂商贸一条街等三产服务项目,发展酒店、餐饮、快递物流、农家乐等业态,推动产城融合。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大服务”理念,立足职能转变及机制创新,在全市率先推行“标准地+承诺制”试点改革,完成全市首例标准地供地,探索出“标准地”改革的麟游经验。持续简化项目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投资建设成本,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内外投资向经开区。近年来,先后赴北京、江苏、广东、河南、四川等地开展精准拜促,通过招商引资项目,让园区“活”起来。通过不断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从而使麟游在未来优化能源效率、优化区域协同、优化产业结构中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驶向高质量发展绿色路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麟游县目前有园子沟煤矿、郭家河煤矿、崔木煤矿、招贤煤矿等4户企业,生产能力1700万吨/年。以绿色发展、追赶超越为主基调,以资源循环利用、科技创新为抓手,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矿井三级自动化体系,建成陕西省首个安全型智慧矿山。依靠科学技术手段,辨识煤炭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污染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项目,建立开采与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相结合长效机制,建成生态矿区、绿色矿山。坚持以“节能、降耗、循环”为发展理念,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成国源安华麟游常丰镇5万千瓦风电项目、昌盛太阳能光伏农业产业园项目、大唐麟游贾王塬33.5MW(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覆盖7镇35村的光伏扶贫项目等。2022年,全县新能源产业发电1.7亿千瓦时,实现产值7409.4万元,同比增长14.04%。
在陕西麟游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园区内“两煤一电”资源优势,锚定发展定位,持续壮大产业集群,先后吸引18户企业入驻,实现了“采煤不见煤,是矿不像矿”的生态矿区。落户的麟北发电厂年发电量38亿度,向甘肃省灵台县供暖,开启了“跨省供热”先河;建设的年产60万吨超细复合矿物掺合料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在经开区形成了“原煤生产-煤电转化-废渣综合利用”绿色循环产业链,创出煤炭工业绿色循环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的麟游一座座绿色矿山井然有序生产,矿区树木葱葱,工人们穿着整齐干净的工作服,在结束一天劳累的工作后,三五成群去生活区打打篮球、羽毛球……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71.11亿元,上升到2022年225.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6年66914.3万元,上升到2022年127053.2万元;人均生产总值由2016年77268元,上升到2022年318802元。
未来,这座“年轻”的产业新城,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全力推进五县建设,奋力打造“底色更绿、联通更畅、实力更强、城乡更美”的现代化新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