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城中见园到园中遇城 宝鸡多措并举保障民生需求
来源:宝鸡人民广播电台 2022-10-10 10:21
近年来,宝鸡市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建设及背街小巷治理等系统工程,着力补齐城建短板,持续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形成了“处处有绿可见,季季有景可赏”的景观,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扮靓城市“面子” 做实民生“里子”
宝鸡市长岭怡馨园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山坡公园,园内锻炼器材齐全, 步行通道延伸到山顶,市民穿梭花卉树木之间,可以顺着小道爬到山顶,这里也成为附近居民幸福的“口袋公园”。
从2019年开始,公园移交宝鸡市渭滨区园林环卫管理处进行统一管理。接管后,管理处成立管护队,负责公园日常管理、保洁、绿化养护等工作,对网球场、乒乓球场护网进行维修,移植300余株丹桂球、玫瑰木槿,并每年列支近12万元养护经费,保证公园正常使用。
近年来,宝鸡把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采取拆违建绿、改造建园,利用城市边角地、荒裸地等改造小游园,建设群众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成为群众出门见绿、移步见景的有力佐证。在市区胜利桥北,就有一处别具一格的“口袋公园”,这个“口袋公园”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园内种有各种造型树、彩叶植物、宿根花卉、草坪、景观石园林小品等,同时还有供市民行走的木质台阶。
宝鸡市渭滨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郭洪敏介绍,今年以来,渭滨区城市管理执法局按照建设美丽宝鸡总体要求,并针对渭滨区地处老城区的现状,主动求变求新,对辖区11个小游园、街头游园和城市公共空间绿地进行绿化品质提升工程,不断满足市民新需求。
公园管理“人性化” 建设山水人文乐园
人民公园作为宝鸡市第一座城市综合性公园,在每一个宝鸡人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展示宝鸡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从上世纪70年代建成开园,到现如今集休闲娱乐、健身、动植物观光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城市大客厅”,这座山水人文乐园印证着宝鸡这座城市的发展足迹和时代变迁。
宝鸡人民公园先后实施了环湖路优化、湖心岛人工造雾加湿系统安装、大岛北岸、湖心岛古建景观亮化工程等,同时还进一步提升游园档次,拓展群众体育活动空间,园内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刷脸储物柜、便民衣帽架、便民服务站点及手机充电站等无不展示着公园管理的“人性化”。
人民公园只是宝鸡公园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季有花赏,出门能见绿”已成为宝鸡的靓丽名片。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宝鸡见缝插针地建设了180多个方便实用的口袋公园、广场绿地和小游园,着力打造“15分钟宜居生态圈”,点缀着城市的街景和市民的幸福生活。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渭河百里画廊,它西起宝鸡峡,东至扶风绛帐,全长100公里,是宝鸡这座沿渭河城市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老城区添新貌 打造惠民幸福路
随着城市规划逐渐东移,老城区不复往日繁华。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东进、南控、西优、北延、中强”战略,老城区迎来了一次“凤凰磐涅”。
姜谭路地处宝鸡市区最西端,随着道路通行压力增大,该路段路面出现下沉、破损等现象,下雨天积水也较为严重,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出行造成不便。为了进一步提升姜谭路片区的整体形象,宝鸡市对姜谭路进行了综合改造并于今年7月完成。
如今,走在这条焕然一新的道路上,色彩缤纷的花卉树木、雅致精美的景观小品、装满幸福的口袋公园、随处可见的便民设施……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城市的“温度”。
近年来,宝鸡市不断加大道路改造提升力度,先后实施了金台大道、大庆路、姜谭路、东风路等城市主干道综合改造工程,在整修路面、铺设地下管网的同时,增加人行道、公交港湾、自行车道等,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缓解了交通压力,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质。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从“城中建园”到“园中建城”,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宝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探索城市发展新路径。《宝鸡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深入实施商贸市场、老旧小区、停车场等“十大品质提升行动”,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一座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大美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