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汉滨初中以“红卫优良传统”赋能安康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西部网 2023-11-13 08:58
西部网安康讯(记者 毛明博 通讯员 汪金波)从建校初期生源质量差异大、到成为安康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从原来10个班456名学生,发展到如今有220个班11700余名学生;汉滨初中自1978年至今45年来,通过铸就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甘落后”的红卫优良传统为学校科学发展积淀了深厚基础、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建校初期,学校一无校舍、二无师资,新城办事处红卫大队的一块杂乱空地就是学校的唯一财产。开学时,一半是学校、一半是工地。”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辛,今年已经86岁的首任校长李长福依然感慨万分。
建校那一年是1978年,所建的学校红卫中学——也是现在汉滨初中的前身。李长福说,当时新建这所学校的目的是解决安康中学、永红中学(现汉滨高中)、原兴安中学、解放路中学(现安康市初级中学)录取之后剩余学生的入学难题。
李长福回忆起建校之初的场景,校园中间是一个大坑,需五千多立方土才能填起,师生们每天到校,人人从校外带一小袋土或石炭渣回填。学校师生的行为感动了对面的解放军驻安某部,他们爱心帮助学校,买土填坑,经过大家半年劳动,才填平了操场。
汉滨初中原化学教师后来担任该校的学校工会主席周毅说:“1980年,红卫中学首届学生入学后,因没有实验条件,学校教师就精打细算,还用土办法想方设法组建起了理化实验室。”
退休教师宗树源表示,“我每年自己动手修理仪器不少于三四十件,有些仪器无法购置,就自己动手制作,师生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因陋就简自制实验器具,用于物理实验教学,先后自制了惯性演示器、量热器、照明电路板、潜望镜等初中物理的力、热、光、电各个领域的几十种、数百件教具和学具。”
大学毕业在汉滨初中从教至今的徐平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他说,“学校刚开始很困难,用东西比家里都节俭,谁的笤帚如果坏了,只有上交旧的才能领新的。没有办公房子,数名年轻人就挤在大办公室里办公,墨水共用一瓶,教学用纸按张领取。学校开学买课本,年轻人就是搬运工,一起到新华书店去拉书,拉回来还要分书,没有任何补助,节假日总务处安排年轻人到门房值班,但谁都没怨言。”
“尽管我们的生源质量很差,但我们一定不能轻言放弃,三年后的中考要一炮打响,帮助孩子们考上高中。”徐平清楚地记得,老校长李长福的这番话给了大家无穷动力,让大家心中也憋足了劲儿:“哪怕条件再艰苦、困难再多,也要把学校办好!” 1980年9月招生上课;老师们日光加灯光,辛勤加汗水,自习课全都抢着进教室辅导,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却无怨无悔。
随着1983年首届毕业生中考结束后,该校的综合成绩仅次于安中、永红两所重点学校。从那时起,汉滨初中人就知道,想要干一番事业,就要有一股干劲、有一种精神,只要有了这种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008年,汉滨初中整合了中心城区最薄弱的初中学校——原城关镇第二初中。2017年创办汉滨初中高新校区,还整合了滨江学校(现更名为汉滨初中滨江校区),2023年创建汉滨初中大桥路校区。5年来,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创办安康市一流初中的目标。
退休不久的语文老师刘侠曾担任过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几十年来她一直是学生的知心姐姐、贴心妈妈,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孩子。
2010年,教学经验丰富的李侠即将退休,校长找她谈话商量,看能否再接一个毕业班?她想,“既然校长找我,说明学校还需要我,为了学校工作,我决定再当一年班主任。”
于是,2010届16班在她班主任生涯中画出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但在其教学中,有次生病不得不住院还牵挂学生的事至今仍在流传着。有一次,她因积劳成疾不得不住院,但是在她出院的第二天就走进了课堂,坐在教室里面给孩子们带病上课,没有因为住院而影响还有两个月就中考的学生的学习。
赓续初心,是教育者的情怀;办好教育,是教育者的理想。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的生命线。汉滨初中从建校之初就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第一要务。
但面对办学条件差,生源基础差上,学生都是别的学校录取剩下来的,新建学校社会认可度很低的现实,如何教出优秀的学生?
经过认真分析,汉滨初中决定先从德育工作抓起,以德促学、学以养德,互相促进。学校坚持以“以德促智、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奋力推进工作。近年来,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要、劳育为本,力促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先后获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学校、德育示范基地、省德育示范团队等称号。
45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坚持“图新、图变、图强”发展总基调,秉持“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办学活力”总原则,以“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为出发点,整体推进集团办学、集约发展。以“红卫优良传统”为引领,守正创新,探索集团发展新路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学校“长架子”“长肌肉”“长模样”提供全面保障。按照“名校+新校”模式,以“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运行机制,修订完善各类规章制度100余项,确保“干有所依、干得实在、干出成效”。目前,通过集团化办学,让汉滨初中成为安康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