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绿而美 以绿生金——汉中推进高质量发展扫描

来源:陕西日报 2024-05-23 11:03

e3d83ff7-7b5e-446b-8102-cd96b27a1f71.jpg.2

5月16日,在西乡县峡口镇江塝茗园,村民祝国平(右一)与家人一同采茶。 本报记者 段承甫摄

本报记者 段承甫 杨露雅

5月中旬的汉中,碧空如洗、青山妩媚,波光粼粼的汉江犹如一条碧绿的绸带,勾连起秦巴群山。

以水为名的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核心区域。

绿色,是汉中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汉中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保护秦巴绿水青山,守护汉江一泓清水,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画卷。

5月15日至17日,陕西日报社“高质量发展看汉中”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活动走进汉中城固、西乡、洋县、略阳、宁强等地,探寻汉中因绿而美、以绿生金的发展密码。

全民守绿 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汉江三千里,四时景不同。

湍急的江水从宁强一路奔流,流经的第一个村庄便是位于宁强县汉源街道的汉水源村。

“我是村里的义务护河员,每天都会坚持巡河一趟。经过这些年的宣传,游客渐渐有了保护水源的意识,很少有人乱扔垃圾,我的工作也轻松了很多。”汉水源村村民张继荣说。

张继荣家是当地有名的“护河”家族,从张继荣的爷爷张邦贵那一辈起便开始义务巡河,捡拾垃圾。

张邦贵的老宅是汉水源头的第一户,“最新鲜”的汉江水离他家只有10米。张邦贵是村民口中的“干净人”,他不仅将房前屋后收拾得很干净,还几十年如一日,自发在山间小路和河边捡拾垃圾,维护环境。他总是教导儿女:“这水养活了咱几辈人,谁想往河里扔垃圾,我第一个不答应!”

耳濡目染下,张继荣也成了村里的义务巡河员。哪怕工作再忙,他每天也要坚持巡河,守护汉江源头的绿水青山。

“目前,我们正在对张邦贵老宅进行维护修缮,对老人默默保护汉江源头绿水青山的事迹和精神进行宣传,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汉水源村党支部书记王光俊说。

在汉中,守护河湖水源已成为群众的共识。汉中市汉台区成立了河湖长制青年志愿队伍,面向在校学生、企业员工、人大代表、专家学者等招聘民间河长,积极为全区流域规划、项目建设、问题整治建言献策。

“保护汉江就是要全民参与,各尽所能保护一江清水。”汉台区民间河长杨帆说。

近年来,汉中市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保持在Ⅱ类,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保证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汉江水清岸绿的福祉。

聚绿生金 释放绿水青山红利

位于西乡县峡口镇的江塝茗园依山而建,绵延数里。5月16日,采访团一行走进茶园,只见翠绿的茶树错落有致、次第排开,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海拔高、温差大、土壤富含微量元素,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西乡的一茶一叶。西乡自古就是茶马互市的重要供茶地,如今也是全国名优绿茶生产基地县、中国绿色生态茶叶十强县。

“西乡有36万亩生态茶园,是省内规模最大的产茶县。2023年干毛茶总产量1.9万吨、产值28亿元,茶叶产值11.9亿元。全县有茶农7万户26万余人,户均年茶叶收入1.5万元以上。”西乡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胡升旭介绍。

在江塝茗园的茶山上,峡口镇江榜村村民祝国平正跟着家人一同采茶。“家里种了10多亩茶。毕业后我就回到家乡帮忙打理茶园。今年茶树长势好、产量高,从3月20日开始采茶到现在,家里收入了几万元。”祝国平一边麻利地采摘鲜叶一边说。

以茶为媒,西乡县围绕建设中国最美茶乡目标,将茶产业发展与生态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了一批生态观光茶园和特色农业旅游景区,形成了“产、学、研、游”一体发展的良好态势。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丰富业态,将茶产业与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和现代农业科技融合,打造全产业链发展、现代要素集聚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茶旅深度融合,实现茶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胡升旭说。

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近年来,汉中市以“链长制”推动茶产业发展,出台《汉中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建设标准化茶园68万亩,打造生态茶园83个,全市茶叶总产量达5.86万吨,片片“绿叶子”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逐绿发展 擦亮生态城市底色

“村前米粮川、村后花果山、村内大花园……”这是洋县纸坊街道草坝村的真实写照。

5月16日下午,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朱鹮核心保护区的洋县草坝村。放眼望去,平整开阔的水田从山脚铺展到村边,一户户农家庭院散布在田野间,绿树成荫,道路干净整洁,好一幅宁静宜人的乡村画卷。

“朱鹮喜欢与人做邻居,常常把巢筑在村民屋后。村民插秧时,它们就跟在人身后,在水田里找吃的,小鱼、小虫都是它们的食物。”草坝村党支部书记刘煜华介绍。

然而,朱鹮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栖息地既要有树木、河谷,还要安全静谧。为了在保护好朱鹮的同时实现村美民富,草坝村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全村全面限制使用农药、化肥,主打生态有机品牌,成立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有机梨果、水稻、油菜等特色种植业。截至目前,全村有机产业产值达7000万元。”刘煜华说。

2015年,草坝村有机稻米产品获得欧盟认证。目前,“朱鹮湖”牌有机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城市。近年来,草坝村对产业链进行再升级,引进黑米稠酒、有机梨汁饮料、有机醋生产线,研发了5大类17种有机食品,形成了以有机农业为支撑,集农产品加工仓储、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增长”、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草坝村有机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汉中市持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路径的缩影。

近年来,汉中坚定不移放大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探索拓展生态资源向资本收益转化渠道,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汉中将积极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进一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不断增厚“绿色家底”,推动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协同并进。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