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新生代”还当“村里人”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1-19 09:15
11月17日,30岁的李驰来到袁家村永泰和布坊,跟母亲宋亚学习纺线、织布技能。上周,李驰刚从一家能源企业辞职,决定接手母亲的布坊,成为和母亲一样的袁家村“新村民”。
李驰和宋亚是礼泉县烟霞镇官厅村村民。2007年,宋亚来到袁家村,经营起一家手工织布坊,成为袁家村的第一批“新村民”。布坊让年轻的游客体验到了传统的手工织布技艺,也为很多农村老手艺人提供了务工机会。
“靠着经营布坊和在袁家村的入股分红,母亲供我读书成家。”李驰说,他经常来店里给母亲帮忙,感受到袁家村浓浓的“人情味儿”。新老村民不仅通过股份合作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还通过一起吃年夜饭、红白事慰问互助等方式,建立了紧密的情感联结。
现在,游客越来越多,而母亲年纪渐长。经过慎重思考,李驰决定“弃城返乡”,从母亲手中接过这缕“经纬线”,将它织进更多人的生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回到袁家村,为袁家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袁家村村委会副主任王琪介绍,“返乡青年,包括95%的本村青年,还有许多像李驰一样的第一代‘新村民’的子女。”
袁家村乡村旅游项目启动时,许多邻村的村民就参与了建设与投资。经过十几年发展,他们已经成为袁家村的一分子。他们的子女在就业时,也选择来袁家村当“村里人”。赵镇石杨村的曹大路接手父亲的豆腐脑店,烟霞镇上古村的杜江江开始打理父亲的馓子店……“新村民”开设的商铺都迎来了年轻的二代“主理人”。
“‘新生代’回村,不只是‘接棒’,他们以新的思维和方式,让关中民俗在传承中创新,让袁家村跟得上市场需求和时代发展。”袁家村村委会主任王创战说。
袁家村青年郭洪博辞去西安国企的工作,成为袁家村第一家城市体验店的店长,还开拓了袁家村小吃的外卖业务。泾阳县王桥镇的杨欢辞去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在帮助母亲马秋凤经营粉条作坊之余,还为村里农副产品搭建起电商销售平台,后来被选为袁家村农副产品加工合作联社社长。
“袁家村丰富的业态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多选择。在这里,大家把我当‘村里人’。能利用所学为大家作贡献,我也有成就感。”杨欢说。
袁家村积极打造创业平台,营造开放、公平的创业就业环境。目前,这里有超过1000名创客投资、开店,已累计吸纳就业人员3000余人。
(记者 刘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