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葡萄 五个引领 西安市鄠邑区科普工作驶入快车道
来源:西部网 2023-03-29 14:51
葡萄之王“户太八号”名扬天下,这个葡萄名品就出自西安市鄠邑区。多年来,西安市鄠邑区以葡萄产业为科技龙头,团结各方力量,以“五个引领”为抓手,走出了一条鄠邑特色的科普之路。
一把葡萄指什么?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是鄠邑区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之一,其创始人是西安市鄠邑区有突出贡献专家纪俭,他开发研究的“户太8号、9号、10号”品种惠及全国,一个70多岁的老农民攀登了农业科技高峰。仅户太8号就在全国推广80万亩,年产值达百亿元以上。其研究的多次开花葡萄品种,年亩产可达3000多公斤,鲜果一年可供四五个月,亩增产3至6倍,又建成千吨葡萄酒生产线,500亩示范基地,筹建了冰葡萄酒庄,带动了全区乡村振兴。2022年7月,央视二套《中国经济大讲堂》栏目上,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称其为制造葡萄“芯片”的草根专家。
五个引领原则分别是一、引领农业科技发展,实现科普“惠农兴村”;二、引领民营企业科技进步,实现科普“惠企兴业”;三、引领专家人才发挥作用,实现科普“惠才提质”;四、引领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实现科普“育才兴教”;五、引领行业科学理念,实现科普“惠民兴区”。
西安市鄠邑区依托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人才驿站,利用乡村振兴学院和党群服务中心,长期抓农民培训,培育出许多乡村振兴的“土专家”“田秀才”,让乡村振兴的人才育得出,用得好。目前,西安市鄠邑区有户县葡萄研究所、秦龙种业研究所、李杏研究所、户太葡萄产业联合会、畜牧渔业联合会、同兴西瓜协会等30多家农技协会和科普示范基地,为农业科技发展起到领头作用。
类似的科普示范基地在鄠邑区有20多个。一直在研究玉米良种的“土专家”郭秦龙就是一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育种专家,其培育的“户单系列”玉米良种,推广面积1.5亿亩,年为农民增收48亿元。2019年12月,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个人”,为中国人的“粮袋子”作出重要贡献。西安李杏研究所是鄠邑区的科普示范基地之一,基地负责人——农民果树专家杜锡莹,从事李、杏、桃育种和种植技术研究推广40年,其研究成果推广至西北、东北各省,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突出贡献,被中科协授予“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
去年以来,西安市鄠邑区依托乡村振兴学院、5所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25个科普示范基地、市、区级10个科普教育基地、农业培训中心,发挥同兴西瓜(2020年入选全国第二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瓜菜种植、养殖等协会和产业联合会的作用,宣传农业科普知识,培育高素质农民,举办培训班600余次,培训人数4万余人。不仅为西安市鄠邑区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科普“惠农兴村”的好路子,还吸引了几名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生、研究生来鄠邑投资兴业,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活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全区村集体资产总额达30.34亿元。
西安市鄠邑区曾是西北地区民营经济的“领头羊”,近年来,积极支持民营企业成立4个科协组织,引进成立博康电子等5个专家院士工作站,举办9场次各类产学研全协同创新活动。抓住紧邻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的机遇,推动科普“惠企兴业”。
目前,全区拥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3个,其中,省级高新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个,省级众创载体5个,市级众创载体7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有高新技术企业108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38家),营业收入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7家,瞪羚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6家。民营经济重振雄风,走上“快车道”。
西安市鄠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建立区级领导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出台《西安市鄠邑区人才“直通车”管理办法》,为人才提供涵盖生活和工作领域的11项服务。制定了评选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优秀人才办法,评选工作由区委、区政府成立机构、区科协具体负责、区委人才办、组织部等联合评审。已连续开展三届评选工作,先后评选区内有突出贡献专家12人,优秀人才51人。打造了一支土生土长,长期坚守的专家人才队伍。区委、区政府在给予专家、人才一次性奖励的基础上,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专家人才的培训提升、慰问、体检等关怀关爱,鼓励专家人才扎根鄠邑,服务鄠邑,截止目前,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这一举措,既是惠及专家人才的暖心工程,又是提升专家人才品质的育才工程。既延长了鄠邑的“专家人才链”,又为“诗画鄠邑,品质新区”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撑。
西安市鄠邑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按照“一联三”青少年科普教育思路,把学校作为科普教育的主要阵地(“一”),联合“科普大篷车”“辖区科普馆”“研学基地”等三项举措,扎实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
在学校,每年举办3至5次科技教师培训,选送优秀辅导员参加省市培训,把学校科普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考核,并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积分依据,定期开展表彰奖励。
目前,全区85所中小学,有专兼职科技教师和辅导员415人,平均年度开设科学课2.43万课时,开展科技活动(教学)1400多场次。组织参加第3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省级奖5项,市级奖49项,区科协获优秀组织奖。参加第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市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22个,三等奖16个。组织9支队伍参加第五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获一等奖1队,二等奖3队,三等奖4队。有3所中小学创建为“西安市科技特色示范校”。
利用区内专业科普馆资源,组织中小学生参观陕西国防科技馆、鄠邑区气象科普馆、西安学荣眼科科普馆、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鄠邑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站、鄠邑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协会基地等,弘扬科学精神和西迁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增强科学素质。
在研学旅行方面,每年组织中小学到朱雀、太平两个森林公园科普教育基地、科技产业园等地参观旅行,增长学生的科学知识。
同时,每年利用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把科学知识及科学精神渗透到学生心中。
西安市鄠邑区各行各业都非常重视利用科普宣传,提升工作品质,科普工作在秦岭保护、食品安全、疫情防控、护航十四运、精神文明创建等方面都为“诗画鄠邑,品质新区”建设起到引领理念的作用。
为了把保护秦岭这个“国之大者”落实好,实现智慧控峪、科学管山,西安市鄠邑区建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站和秦岭生态环境研究保护中心等“一站三中心”,建立科学化保护秦岭的总基地,形成了以总站为中心,以太平森林公园、朱雀森林公园、金龙峡风景区为站点、秦岭北麓各峪口为依托的“长藤结瓜”式科普教育基地群,为“五大人群”了解秦岭、学习秦岭、研究秦岭、保护秦岭提供了科学的生态环境资源。
西安市鄠邑区积极利用青少年心理咨询协会、防邪教协会、平安建设等平台,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开发区内各公园、广场、小游园资源,建成诗画公园、鼓舞广场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讲座。
来到西安市鄠邑区,就会发现科普无处不在,科普惠及民生,在“一把葡萄,五个引领”下,西安市鄠邑区科普工作已驶入快车道,科普一直在为“诗画鄠邑,品质新区”争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