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新时代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守好魂脉和根脉
来源:陕西日报 2024-03-19 10:2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题,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要点。这一重要讲话,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刻阐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根本问题、重大原则和关键路径,为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时代新征程,面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重温这一重要讲话,对于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意义重大。
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为历史使命。这就决定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其次必须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指导青少年把握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用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激励青少年,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后必须用丰富的题材和典型的案例讲好一代代青少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将青春奉献给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理想的感人事迹。引导青少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彰显了中华民族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提供了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厚文化资源,理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内容。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需要系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要生动展现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帮助青少年从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我的文化坐标,明白我们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方,进而深化对“中国特色”的理解,更加坚定对自身文化主体性的认同,增强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信心。二要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伟大智慧,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一代的思维共鸣和情感共鸣,从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自觉投身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三要不断揭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培育青少年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追求团结统一、反对分裂的民族意识,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崇尚和平、反对战争的文化传统,为其今后积极投身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提供坚强精神支撑。
坚持将魂脉与根脉有机融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需要将魂脉与根脉有机融合。这种融合,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讲是文明的传承与再造,对于青少年个体来讲,是精神世界的不断塑造、文化主体性的不断升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在二者有机融合中阐释好魂脉与根脉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称为魂脉,正是基于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文化困境和民族危亡的历史总结,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思想旗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称为根脉,正是基于对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与包容创新的历史总结,它是中华民族开创新篇所立足的坚实根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华民族才能阔步前行,开创美好未来。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和内在契合性,引导青少年正确理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内在机理,从而自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统一起来。同时,需要选取鲜活案例,生动阐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根本方法,引导青少年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使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自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接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使之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通过将两者的深度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总之,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立足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聚焦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课题,需要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在推动两者的深度结合中,真正构筑好青少年一代的精神家园,培育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更好地接续传承。(作者:西北工业大学 薛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