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头雁”效应 做强特色产业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1-09 15:52

大雪过后,陕北的风愈加凛冽。12月15日,在位于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的靖边县雨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箱箱胡萝卜整装待发。

“今年胡萝卜不愁卖,这些库存是留给老客户的。”合作社负责人苗慧平给记者分享“好消息”:在靖边县组织部的帮助下,合作社今年试种了2000多亩新品种胡萝卜“金尊”,亩产值超过1万元。

2024年,靖边县发挥人才“头雁”效应,聚焦胡萝卜种植、荞麦育种、种羊繁育特色产业,探索“人才+平台+产业”协同联动模式,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加速构建人才体系

靖边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带。沙土地是这里最大的区域特色,也是胡萝卜生长的天然沃土。

“我们为群众提供胡萝卜种植全过程技术服务。今年,我们主导的‘胡萝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技术获全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12月19日,靖边县园艺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张慧艳介绍。

张慧艳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返乡后,她聚焦新技术、新理念,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累计为60余名群众创造就业机会。

“我们筛选引进优良品种,采取种子缠绳、丸粒化等技术,应用机械化精量播种、起垄无纺布种植等方式,形成胡萝卜优质高效栽培集成技术。”张慧艳说,靖边县在胡萝卜病虫害防治中应用无人机喷药技术,使胡萝卜种植由传统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近年来,靖边县紧盯特色产业实施人才培养集聚计划,围绕特色产业,将张慧艳等深耕本土、实操经验丰富的行家纳入人才库、布局到产业链上。

“仅2024年,我们引进高层次人才35名,先后评选出农村实用人才39名、突出贡献人才19名。在专家人才的示范引领下,靖边出现越来越多的玉米吨产村、胡萝卜‘三品一标’基地。”靖边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黄天阳说。

多方联动促产业转型

“国家500强示范社”“高标准良种繁育基地”……以荞麦优良品种育种、繁种、推广为主的靖边县红盛农产品有限公司获得过很多荣誉。

讲起奋斗故事,公司董事长蔡文秉颇为感慨。

“近年来,我们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通过‘高校人才团队+公司技术服务+农户订单种植’模式,累计种植荞麦2.76万余亩,辐射带动453户村民。”蔡文秉说,“我们还累计培养农业机械操作、育种技术等方面能手150多人,培育核心技术人才200多人。”

“头雁”来了,发展路子通了。

为激发更多产业活力,靖边县支持企业和合作社做好专家智慧与田间实践之间的桥梁,鼓励设立专家工作站,推动各领域技术创新。

此外,靖边县持续发挥人才聚合作用,依靠产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打造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为人才提供创新平台,聚合多方力量,实现“领着群众干”的产业转型新实践,先后建成市级示范点5个、县级示范点7个。

营造创新创业生态

“咩咩咩……”12月13日,在位于黄蒿界镇的“细绒山羊新种群培育”育种场,羊儿晒着太阳吃草料。

白绒山羊产业是黄蒿界镇的主导产业。近年来,黄蒿界镇将“兴一个羊产业,富一方老百姓”作为重要抓手,投资390多万元建成陕北白绒山羊细长绒型良种繁育基地,交由黄蒿界镇经济联合总社管理,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联合总社通过推动科技联结畜牧业、科研院校联结农村、科技专家联结农户,逐步实现畜牧产业智慧化、优质化、品牌化,为全镇白绒山羊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黄蒿界镇党委副书记冯坤说。

养殖大户许耀宏是高级畜牧师。说起发展养殖,他底气十足:“我的种羊一只能卖近1万元,客商来自全国各地。”

“改良陕北周边地区白绒山羊的种质,关键在技术,核心是人才。”在黄蒿界镇党委书记邱小明看来,发挥“筑巢引凤”人才示范作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当地培育一批懂技术会服务的“新农人”。

靖边县将持续整合多方资源,为各类人才提供创新有平台、创造有支撑、创意有氛围的发展生态,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