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博物馆,“可探”
来源:新华网 2025-08-22 10:27
造型朴素的人像石雕
质地丰富的史前玉器
数量众多的精美骨针
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占有重要地位
石峁博物馆珍藏的骨针。新华社记者 张京品 摄
走进位于陕西榆林的石峁博物馆
一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
在眼前徐徐展开
陶罐、陶瓶、陶杯
骨匕、骨哨、骨锥
玉铲、玉环、玉刀
石峁遗址出土的陶器。新华社记者 张京品 摄
这座于2023年建成的博物馆
为世人了解中国史前文明
打开了新的窗口
石峁
陕西北部神木市高家堡镇的一个村落
坐落在茫茫黄土高原上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
并不为外界所熟知
但自2011年以来
石峁频频以石破天惊的考古发现
闯入人们的视野
两次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一次次刷新人们对史前文明高度的认知
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新资料
相关内容被编入中学教材
石峁遗址出土的石雕。新华社记者 张京品 摄
讲解人员说
石峁古城初建年代
不晚于公元前2300年
大致废弃于公元前1800年
以长达10千米的石砌城垣为周界
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
是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
石峁遗址的部分遗存。新华社记者 张京品 摄
除了巍峨壮丽的高墙壁垒
“藏玉于墙”的独特习俗
是石峁文化中备受关注的现象
石墙的缝隙里
已多次发现被嵌入玉制品
考古专家认为
这种习俗应是一种辟邪祈福的方式
表达了人们希望城址安稳永固的愿望
石峁遗址出土的玉器。新华社记者 张京品 摄
考古人员说
石峁考古发现以玉闻名
包括和田玉等多种玉料
但石峁本地并不产玉
并且
在石峁还发现了丰富的海贝
这些都说明了
石峁先民和外界交流密切
近日,一件独特的鹰纹玉钺
首次对外披露
考古人员于2024年10月
在石峁遗址发现了它
其四角分布有多个可以穿系的透孔
正面纹饰为一只呈敛翅姿态的鹰
仿佛正要冲破云霄,栩栩如生
为解读石峁先民的文化信仰
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鹰纹玉钺纹饰临摹图。新华社发
形态丰富的人面石雕、动物石雕和石刻符号
见证着石峁先民对自然的理解
其中的圆柱体双神面大石雕
体量巨大,刻画传神
珍藏于石峁博物馆的柱体双神面大石雕。新华社记者 张京品 摄
人射马石雕中
马的雕刻风格
与甲骨文“马”的形象十分相近
不禁让人浮想石峁文化和殷商文化的关联
关于石峁遗址出土的射马人石雕的展示讲解。新华社记者 张京品 摄
精雕细琢的骨簧
是目前国内所见年代最早的口簧
作为当时的演奏乐器
至今仍能奏唱
给参观者留下
4000多年前神秘旋律的遐想
岁月无痕
时光有迹
石峁遗址承载的中华文明密码
让我们窥见先民的智慧
石峁先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但由于缺少确切的文字佐证
石峁先民从何处来
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习俗
石刻上的各类符号有何含义
古城的建造者是谁
为何被废弃
石峁遗址出土的石雕。新华社记者 张京品 摄
诸多谜团仍待后人探究
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
未来这些谜团或将有新的注解
记者:张京品、张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