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数据共享安全困境——专家学者共话数字经济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1-25 13:29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是我国“十五五”规划的建设重点。如何实现私域数据安全共享利用是可信数据空间技术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1月15日,中国计算机学会组织专家学者、企业聚焦“数据要素”“数据安全”等话题,讨论个体数据共享边界、群体数据共识偏差、可信共享数据抽象等方面的技术问题,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可信数据空间技术实现开源AI时代下的私域数据安全治理。
当天,专家学者结合企业实践、技术研发、行业应用等多角度分享观点、数据等,为开源AI时代可信数据空间破解私域数据共享安全困境提供了丰富思路与实践路径。
“数字西安业务涵盖数字政府建设、数据要素运营等四大板块,已完成‘从0到1’的业务构建,但后续发展仍面临技术瓶颈。”数字西安首席技术官刘文涛希望与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相互协作,共同破解技术难题。
“数据是AI系统的核心基石。我国算法实力不俗,但数据与算力存在短板,中文数据匮乏、芯片等算力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王晨旭针对数据流通的可复制性、高流动性等特征带来的安全、确权、定价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区块链技术可凭借其备份、溯源等优势构建数据多活架构等方法,还分享了在冷链、园区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及相关系统研究成果。
关于“国产安全芯构建可信数据空间异构机密计算底座”,海光信息技术负责人毕长浩认为开源AI热潮下数据安全的核心是信任,关键要满足“确权、隐私、可控”诉求。他介绍,海光以科信技术构建“1+1+4+N”可信架构,通过软硬一体化方案,结合区块链实现高效确权,以“签名—加密—验真”全流程保障流通,用技术守护隐私。他直言,数据交易流通是当前亟须突破的关键课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彭延国从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切入,提出监测数智化转型面临管理、业务、技术新需求,需提升数据归集、安全防护等能力。“数据集成共享是核心难点,存在边缘计算支撑不足、标准化低等问题,而一体化系统架构是破局关键。未来,我们将从信息论角度探索一体化框架,解决多源数据集成与安全共享难题。”他说。
与此同时,大家围绕开源AI时代,如何定义可信数据空间的个体数据共享边界,兼顾数据隐私与模型能力;如何消除可信数据空间的群体数据共识偏差,构建模型认知正确性基础;如何优化可信数据空间的私域数据共享安全效能等问题,进行了思辨讨论。记者 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