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酷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专用训练请勿模仿)。”当时读高一的他很快就联系到家乡咸阳当地的一个跑酷社团,“第一次去,一位有些功底的团员演示了一个技巧难度非常高的动作,我压根没办法在短时间里掌握动作要领">

西安

西安潮运动之跑酷

来源:西安晚报 2022-04-26 09:56

跑酷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专用训练 请勿模仿)。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谢伟 摄

跑酷高手将自己和美景融为一体。

跑酷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专业训练 请勿模仿)

古城各处名胜古迹和商场前的广场,都是跑酷高手一展身手的舞台。

“滑雪场的尽头是骨科医院”——这或许是2022年迄今为止最有意思的一句网络诙谐金句,然而,早在20年前, “跑酷的尽头是骨科医院”已颇为流行,如今的网友们只不过完成了移花接木式的“老梗开新花”创作罢了。当然,对于这种说法,古城西安的“跑酷侠”们并不认同,对他们来说,跑酷是一项极限运动、一种生活方式、一门展现技巧和勇气的艺术……

“喜爱跑酷的伙伴们应该一起愉快地玩耍”

27岁的李雨哲上过大学,但只读了一年;开过网店,但没能致富。他说:“过去的14年里,我唯一没有放弃的就是跑酷!”如今,他和另外3名小伙伴,在古城一家商场中开办了“元跑酷运动馆”,而他担任文案策划的《跑酷文化在中国》系列节目在视频平台上收获了不少关注和点赞。

“接触跑酷之前,我练过太极拳,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行稳致远’‘以柔克刚’等思想十分认同。13岁时,看了那部著名的跑酷题材电影《暴力街区》,发现人类的身体,竟然也可以以那样一种炫目的方式,来融入身边的自然环境和建筑,于是就想试一试。”当时读高一的他很快就联系到家乡咸阳当地的一个跑酷社团,“第一次去,一位有些功底的团员演示了一个技巧难度非常高的动作,我压根没办法在短时间里掌握动作要领,当时就不太想练了。”不过,年轻人的好胜心和无限好奇的学习能力,让李雨哲终究没有选择放弃。借助网络的帮助,他开启了自学、揣摩、练习、提升的进阶模式,随着技艺的不断提升,他在国内不少跑酷赛事中亮相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大众组到精英组、从排名靠后到名列前茅、从跑酷“小白”到参与大型赛事的运营,李雨哲因为跑酷而结识了很多朋友,也因为跑酷人生有了更多思考,“跑酷是一项极限运动,但也是一种社交的工具和渠道,我觉得,同样喜爱跑酷的伙伴们应该在一起愉快地玩耍、交流,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才是这项运动最好的发展模式,所以,我很不喜欢那种嘲笑初学者,甚至让他们刚一接触跑酷就产生畏难情绪的氛围。”

于是,李雨哲和朋友们在2014年成立了“元跑酷俱乐部”,把“帮助每个人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练习跑酷”和“将跑酷融入都市生活”等想法付诸实践。一路上,他遇到了不少性格、理念相同的伙伴,其中,就包括网名为“脆脆鲨”的可爱女孩谭钰棋,她曾在丹麦留学半年,所学专业正是跑酷,而那段留学岁月让她对欧洲人“将跑酷融入生活”的态度十分认同。“那个推广普及跑酷知识的视频系列节目,我写文案,钰棋负责出境和剪辑制作,虽只有9期、每期仅仅几分钟,可效果还不错。”

如今,李雨哲、谭钰棋和另两个伙伴一起把室内跑酷训练馆开办了起来,这是国内继北京、重庆、温州之后,又一个拥有复杂的模拟环境和全面训练器械的室内跑酷馆。“我们引进了亚洲跑酷运动联合会(APSA)的教学和分级体系,从基础的跑跳爬行到进阶的基础动作,再到难度较高的技巧动作,让青少年和成人‘零基础’学员能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按照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体系去学习和成长。”谭钰棋表示,源自户外的跑酷运动具有随处可练、门槛很低、成本不高、普适性很强的特点,所以,她非常鼓励跑酷爱好者在室内练好基本功后,再去室外场地一展身手,最终,不受场地限制、可以自由发挥水平。

“与古城美景融为一体,我们骄傲”

提起户外跑酷,西安FREE-FLY(自由飞翔)跑酷社团的几位小伙伴颇有发言权,“能把自己跑酷的身姿与家乡古城的美景融为一体,我们特别骄傲和自豪!”在跑酷圈里名气不小、绰号“黑人”的跑酷玩家贺剑钊有感而发。

33岁的贺剑钊是国内最早一批接触跑酷的“尝鲜者”之一,经常在鼓楼广场练习跑酷的他坦言:“我们这批玩家里能坚持到现在的,不多了,有年龄增长需要照顾家庭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单纯靠跑酷训练、比赛来维持生计,很难!”从2007年与伙伴们一同组建跑酷社团到如今,贺剑钊见证了跑酷运动在西安的发展过程,“最兴盛的2015年前后,西安经常参与跑酷的超过千人,现在算是相对的低潮期吧,但几百人也还是有的。”

为了生计,贺剑钊和24岁的西安小伙刘智宏先后踏入了影视圈,一度成为影视剧中代替主演完成高难度动作的“跑酷替身”。从2017年开始,刘智宏在《烈火如歌》《终极代码》《长津湖·水门桥》等影视作品中担任过周渝民、樊少皇、吴京等明星的跑酷替身。“印象最深的肯定是和跑酷创始人大卫·贝尔合作的那次,我在《终极代码》里粘上假胡子、穿上和他一样的帽衫做了不少挺精彩的动作,也向他学到不少真东西。”

被伙伴们称为“虎子”的刘智宏从小多才多艺,不但会弹吉他,上学时还得过悠悠球大赛冠军。一次从电视上看到跑酷表演后,心痒难耐的他就此开启了自己的跑酷生涯,“我18岁那年跑遍了全国16个城市,还去泰国参加了‘环球跑酷之旅’的活动,目的就是要和更多喜欢跑酷的人结交并互相学习。后来,在影视剧里做替身、做蹦床教练,都对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很有帮助。”然而,一次拍戏时的意外受伤让“虎子”的想法有了转变:“当时身体多处骨折,还因为脑震荡出现了短暂失忆。躺着养伤的那3个月,我想明白了,以一名跑酷教练的身份,把自己的运动经验传授给更多人,同时,把跑酷文化和三秦文化融合在一起,通过将古城名胜古迹、现代美景作为背景的跑酷视频,让大家来了解西安、欣赏跑酷,这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于是,“黑人”“虎子”和FREE-FLY跑酷社团的伙伴们,计划下个月在咸宁中路把280平方米的室内训练馆也开办起来,名字就叫“良秦”。“听说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跑酷有望成为奥运比赛项目,这对推动跑酷在中国、在西安的发展,肯定大有裨益!”贺剑钊对未来充满期待。

本组稿件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靳鹏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谢伟

跑酷 只管放胆去玩

西安女孩谭钰棋性格活泼开朗,大学学体育英语、练习过两年拳击,因一次邂逅而与跑酷结缘,曾去丹麦留学半年,专攻跑酷专业的她对于跑酷运动的历史和发展有着系统的认知和理解,如今,她是西安元跑酷运动馆管理团队核心成员之一。

据小谭介绍,跑酷运动源于法国,是时下都市最新潮的时尚极限运动之一。它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的训练场,一切围墙、屋顶都可成为攀爬和穿越的对象,具有超越身心的自我挑战性和观赏愉悦性,并以其强调参与、娱乐和勇敢的理念开阔了人们对运动艺术和生活方式的解读。“19世纪末,法国军官乔治·赫伯特发现用一种徒手攀爬和翻越障碍的方式从火灾、火山喷发等灾害中逃生,成功概率特别大,然后他就把‘宝藏训练方式’整理给了法国消防队,而消防队里有一位优秀成员,叫雷蒙德·贝尔,这位‘阿德’因为过于热爱这种训练方式,所以从小就让他娃大卫也跟着练,同时,大卫还练过武术和体操。大卫天赋颇高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997年,他跟另外7名小伙伴一起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跑酷团队——Yamakasi。”小谭声情并茂地介绍道:“Yamakasi出自刚果的一种当地语言,意思是‘坚强的精神、坚强的身体’,还有‘探索人类身体无限潜能’的含义在里面。1998年,大卫和朋友们给自己热爱的运动正式命名为Parkour,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极限运动跑酷就此诞生!”小谭接着介绍道:“后来,这个团队里的一位团员塞巴斯蒂安·福冈觉得,跑酷就应该自由(free)一点,多一些创新和花样玩法,大卫却还是想在流畅、简洁、快速、实用方面深造,他们从此分道扬镳,跑酷也分为了Parkour和Freerunning两派。福冈回到英国后,Freerunning受到众多人的喜爱,它也很快风靡整个欧洲,所以,目前国际上的跑酷赛事,主要分为竞速赛和技巧赛,前者延续了简洁、高效的特点,技巧赛则以创意和技巧难度为衡量标准。”2001年至2004年,两部由大卫等跑酷高手主演的电影《暴力街区》《企业战士》相继公映,这两部影片让全世界的年轻人对跑酷运动有了更直观的感受。“电影里那些酷炫精彩的动作,也吸引了国内大批年轻人纷纷效仿,他们就成了中国第一批跑酷玩家。他们通过看视频模仿、互相交流,边训练边带新人,把中国跑酷发展到了今天。”小谭说,中国如今有不下10万人玩过及正在玩跑酷,这是所有“跑酷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现在,更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认识并热爱上了跑酷运动。在小谭看来,这项运动之所以能在短短10余年间风靡全球、保持增速的原因与其具有普适性密不可分,几乎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系统科学的跑酷训练来提升力量、速度、爆发力、平衡、协调、恐惧认知、动作衔接以及完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欧洲小学里的跑酷课、新加坡的‘奶奶跑酷团’、国内的少儿体适能训练和体态恢复训练都是跑酷训练的初级形式,只要根据个体的训练需求,在跑酷动作的基础上增减难度,你就会得到一份适合自己的跑酷训练计划。所以,不要再问‘没有基础能不能玩’‘女生能不能玩’‘学生能不能玩’‘年龄大能不能玩’这些问题了,只要愿意,你就可以一起来玩跑酷!”最后,小谭用一句众人熟知的英语短句结束了自己的精彩介绍——Just Do It(放胆去玩)!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